第147章 金印紫綬的繪卷16-諸葛亮篇(1 / 2)

先前對於天女選擇了霍光,是很多人理解或是難以理所當然接受的。在他們看來,哪怕是相國蕭何和謀聖張良,都是很好的人選,而霍光,之前的“伊霍之亂”這個詞就能看出他們對霍光的觀感之複雜了。

要說霍光沒能力,那也不至於,只是終究是生了刺,難以平常對待。

但對於諸葛武侯,大家就沒有此等顧忌了,他對蜀漢的忠心耿耿,是寫在歷史上的。

他們也可以毫無顧忌地去讚美他。

【那麼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我們先來看對他的簡介,內容中是這樣說的——

諸葛亮,生卒年為公元181年至公元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他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於建興十二年在五丈原逝世,死後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唐朝時將其列為武廟十哲之一。

其散文代表作品有《出師表》、《誡子書》等。而發明造物有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曾改造連弩、也叫做諸葛連弩的,可一弩十矢俱發。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華夏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聽到說起諸葛亮,劉徹也從“霍光”中移走了注意力,“諸葛亮啊,是不是前面有介紹過?”

他聽著玉不識毫不掩飾的稱讚,總覺得這個名字有些耳熟。

對於這一點,司馬相如上前一步,說道:“先前天女在直播《臨江仙》這一期內容時,開篇有提到這個名字。”

“當時說此人病逝於五丈原,更是有許多人為其痛哭。”

那個時候,她說的是諸葛丞相,加上“秋風五丈原”,應該就是此人了。

因為這裡面涉及到了他們所不瞭解的“電視劇”和“《三國演義》”,還有什麼“影史”和“收視率”,又加上是詩詞,所以他多關注了幾分,留下的印象都比較深刻。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當時這句詞可是給他留下了很是深厚的印象。尤其是現在他們看著天女介紹著一位位文臣的一生,對於歷史和時間的無情和平等,更是深有感受。

“因為一個人,就讓一個姓氏與眾不同嗎?”劉徹眼中出現了好奇,“‘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這位錢穆先生,還真是把人抬得很高。”

有了這位諸葛丞相,三國時期便也能像兩漢一樣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燦爛的一頁嗎?

那麼兩漢究竟是有著怎麼的光輝,三國又是哪三國,這位諸葛丞相又是怎麼的賢臣能人,能夠讓著三國在後世留下這樣高的評價呢?

對於劉漢王朝,劉徹一直是驕傲的,像是玉不識的誇讚,他就知道漢朝差不了。也正因為這樣,他對三國和諸葛亮就能好奇了。

【《三國演義》是本歷史小說,從它來看,諸葛亮是一位神人;當然,其實從歷史來看,諸葛亮或許不夠完美和神奇,但他也確實很偉大。

至於這一點,我們還應該從“三國”開始介紹。當然,這段歷史也很是有趣和複雜,細緻地講吓來也太耗時了,我這裡就只是簡單的介紹一下——

三國,是哪三國呢?——當然是魏、蜀、吳,當時的天下是由這三個勢力所分割、佔據。

其實對於三國時期開始的時間,研究歷史的學者有著不同的見解,一般有著狹義及廣義之分。其中狹義的“三國”是從公元220年曹丕逼東漢漢獻帝禪讓,建國曹魏,使東漢滅亡開始,而廣義的“三國”則是184年黃巾之亂開始。】

【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在東漢末年,因為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加上天災不斷,使得東漢政權慢慢衰落下去。一直到了漢靈帝中平元年,也就是剛剛提到的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

當然,三國建立之前,也有著各樣的政權建立和覆滅,後面才慢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這裡我插一個他們的結局,現在大家對於三國的遺憾,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沒有一家最終奪得了天下,而是最後被司馬家竊奪了成果。只是雖然最後司馬家奪得天下,然晉朝卻內亂頻發、治下混亂,政治的腐敗和社會動盪,皆非百姓之福。

對於司馬家只想篡位,而非是志在撥亂反正,是它在後世名聲不好的原因之一,也是構成大家極重的怨念的一部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