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金印紫綬的繪卷36-張居正篇(1 / 3)

(上一章補了內容,二章合一了,沒看的記得看喲~給大家比心了~(??w??)??)

“所以,張居正的願望,一開始就是整頓朝綱?”

畢竟天女這描述真的有點奇怪,好像“張居正”是高高在上、俯視著這個腐敗的朝廷。

但是,憑什麼呢?

朱高煦神色有些疑惑,直接對著自己的父皇問道。

他一直頗受父皇寵愛,所以加上性格的原因,膽子一直挺大的,對於天幕中的內容,自然也能問出自己的疑惑,而不是什麼都不敢說。

永樂帝看著懸在大殿中央的水幕,沒有說話。

自從前面水幕出現後,每次觀看的地點就隨著他轉移到了宮殿之中,也省的每次都要抬頭看。而且在他的放縱之下,一同觀看的心腹重臣們和他的兒子們,也都變得暢所欲言了不少,不過,這所謂的“放縱”也只是他允許了,才留給他們隨意討論的空間。

畢竟天幕的存在和天女講述的內容,並不是他想要禁止就能禁止的,還不如放開來,大家集思廣益,研究透天女透露出的資訊,以求大明更好的發展。

所以朱高煦的問題他雖然沒有回答,但也並沒有什麼制止的意思,反而是任由他們進行討論。

朱高熾看了眼坐在龍椅上、神色高深莫測的父皇,見他沒有什麼表示,也加入了和父皇的心腹重臣們的討論之中。

有時候,確實可以膽子大一點。

“……”

“前面天女有提到張居正也主持了一次改革,是不是就是這次《論時政疏》為開端?只是當時的皇帝沒有重視,而且張居正自己也實力不夠。”

所以天女才會說,張居正想要掌握權力就是為了能夠實行改革。

談到這裡,天女最後的那句話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還有,‘張居正沒有再上過一次奏疏’是再沒有寫,還是不想寫?”

“這難道不是一個意思嗎?”

“嗯,也對。”一位大臣撫須說道,“其實看著都像是他心灰意冷,不願再諫。”

或許,他也只是選擇了繼續觀察。

眾人聽此言論紛紛點頭。

“兒臣等以為,那張居正許是看到朝堂腐朽之深,一次奏疏無果便知不可莽撞行事,故而等待時機,積蓄力量。”

公開說朝堂腐朽,也就朱高煦敢這樣說了。

這可能就是張居正的想法,他知道現在他什麼都做不了,只能靜待以後,等到自身權柄足夠,方可大刀闊斧改革。

所以才有了前面天女所說的“二十年的蟄伏隱忍”,等到了“屬於他的時代”。

嗯,天女的用詞,確實不夠得體,讓他們聽著、看著都有些膽戰心驚之感。

不過看樣子好像陛下並沒有很在意?

在位多年的朱棣早已發現天女的言辭間並沒有多少對“皇帝”的崇敬,或者說,只是對單個人的崇拜,但並沒有什麼對皇權的敬意。只是對於這一點,他也管不了。

而就在眾人的談論間,天女已經往後講了不少內容。

【嘉靖二十九年,張居正因病請假離開京師來到故鄉江陵。

在休假三年中,他開始遊山玩水。也是在這三年中,張居正不僅只是遊覽了許多名勝古蹟,同時也使他發現了新的問題,一如他在《荊州府題名記》中提到的:“田賦不均,貧民失業,民苦於兼併。”

他所遇所見的這一切,不禁使他惻然心動,責任感讓他重返政壇。

——是的,張居正之前心中隱約熄滅的火焰重新開始燃燒了。】

【嘉靖三十六年,張居正回翰林院供職。

——他的理想和抱負在苦悶思索中漸已成熟,而在政治的風浪中,他模仿老師徐階內抱不群,外慾渾跡,相機而動。

嘉靖四十三年,居正進宮右春坊右渝德兼國子監司業,徐階舉薦他為裕王朱載垕的侍講侍讀。而在裕邸期間,張居正同時也任國子監司業,從而掌握了很多將來可能進入官場的人,這也為張居正開啟了人脈。

嘉靖四十五年,高拱下臺後,張居正掌翰林院事。

隆慶元年,張居正以裕王舊臣的身份,擢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他終於走上了曾經他為自己規劃的道路上。】

天幕一旁的拓展資料對著玉不識的講解也在不斷地更新,正好給了觀看的人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