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金印紫綬的繪卷6-李斯篇(1 / 2)

【然後是車同軌和統一度量衡——這些內容其實也都是差不多的。

“車同軌”,其實我們一般會認為就是秦馳道的修建。其實李斯的目的也不算很複雜,他想要政令暢通,物資交流便利,於是向秦始皇上奏建議讓全國的車軌統一,並在全國範圍內修築馳道。

李斯以京師咸陽為中心,陸續修建了兩條馳道,一條向東通到過去的燕、齊地區,一條向南,直達吳楚舊地。這種馳道路基堅固,寬50步,道旁每隔三丈種青松一株。後又修築“直道”,由九原郡直達咸陽,全長1800餘里。

後面又在今雲南、貴州地區修築了“五尺道”,以便利中原和西南地區的交通。在湖南、江西一帶,修築攀越五嶺的“新道”,便利通向兩個地區的交通。就這樣,一個以咸陽為中心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把全國各地聯絡在一起。同時,為與道路配套,李斯還規定車軌的統一寬度為六尺,以此保證車輛的暢行無阻。

這就是“車同軌”的主要內容。】

這些其實李斯早已提出來、也已經在進行的內容。

嬴政看著玉不識對李斯毫不掩飾的讚美,心中思量。

秦朝是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一切都靠他們自己摸索。李斯提出來的很多建議他都採納了,就是因為他看出了其中的實用性和長久性。

這也不禁讓他回想起李斯的好用來。

想到這裡,嬴政微微眯起眼,目光轉向旁邊站著的李斯身上,只見他恭敬的站在一旁,絲毫沒有為先前的事而感到煩憂。

【至於統一度量衡,也是在秦朝建立以後,也還是李斯,他為了不使其影響王朝的經濟交流和發展,便上奏皇帝,建議廢除六國舊制,把度量衡從混亂不清的狀況下明確統一起來,他的這個建議同樣得到了秦始皇的允許。

其中,度制以寸、尺、丈引為單位,採用十進位制計數;量制則以合、升、鬥、桶為單位,也採用十進位制計算;衡制則以銖、兩、斤、鈞、石為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固定下來。

除此之外,還有貨幣的統一。此舉雖然對秦王朝的經濟發展用處雖有,但對後世的影響更大。畢竟他所主持鑄造的圓形方孔的半兩錢,也就是俗稱秦半兩的,因其造型設計合理、使用攜帶方便,一直使用到清朝末年。以及他制定的的相關律法,諸如規定貨幣的鑄造權歸國家所有,私人不得鑄幣,違者定罪等,一直被後世沿用。】

說到這些內容的,玉不識明顯講的有些乾巴巴的,同時她也還把李斯的資料也放了出來。

想要完全講完一個人的一生,那是很長久的一個過程,玉不識能做的,也只是挑選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來講,剩餘的,她就留給大家自己觀看。

顯然,玉不識說到後面,大家對李斯的看法也逐漸溫和了起來。

不得不說,他創制的那些東西,確實對後世影響巨大。

不少學子看著天幕滿是感嘆。

“原來現在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都是這樣創制出來的嗎?”

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條件能夠進行觀政的,不過玉不識講起這些內容確實對他們的知識補充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是啊,沒想到秦相李斯居然這麼厲害。”

還有的,已經幻想起了自己若是能夠想出這些東西……

“不過李斯創制的過程還挺有趣的,都是從目的出發。”

當然,有些敏銳的人已經看出了李斯思考的大致路徑。

一樣東西,有需求了,就想辦法去完成它,這必然是不簡單的事。但在李斯的手下,一切都那樣簡單,這應該也不僅僅只是天賦使然。

“不過前面他做的多好,後面他的結局就是怎樣的令人惋惜。”

這些話也就只能他們這樣私下聚會說一說,生怕不小心就要擔上妄議朝政的罪名——雖然他們說的不是當朝。

【當然,還有郡縣制的推行。這是說起秦朝就不得不提起的一項壯舉。

當時分封制和郡縣制在秦朝的朝堂之上引發了不小的討論。

在秦朝以前,分封制一直是主流,或者說是唯一的定式。但秦始皇要的不是周禮,他想要的一統是全新的概念——他認為,天下已經統一了,再立許多國,不利於統一,安寧也沒有保障郡縣制明顯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在這一點上,李斯是力挺的。

最後,郡縣制也成功被採納——此後,秦朝上下分為三十六郡,郡以下為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