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金印紫綬的繪卷5-李斯篇(1 / 2)

反正嬴政相信李斯能做得到。畢竟他都會選擇胡亥繼任,那不是更難教嗎?扶蘇是性子有些定了,但他也年紀大啊,想來李斯應該會更得心應手才是。

此時的嬴政,完全沒有理會後面李斯賭輸了的結局。

或許敗者,從來不在他的思考之中。他雖然這次放過了李斯,但李斯也需要重新證明他的能力,才能重新回到那什麼,權力中心。

他想起玉不識那些怪模怪樣卻精準的形容,有些好奇玉不識接下來還會說出些什麼來。

玉不識前面簡單講完了胡亥那些事,又重新把話題轉回到李斯上來。

【我們說回李斯——

其實細數李斯做過的事,就知道為什麼說他和秦朝、和秦始皇是相互成就的。正如你可以質疑李斯的人格,但你不能質疑李斯的能力。那句“歷史為李斯準備一個秦國,也為秦國準備了一個李斯”並不是一句空話。

我們關於秦朝對後世的貢獻應該也是張口就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還有郡縣制、三公九卿制等。

哪怕秦朝被打上“暴虐”的標籤,但它對後世的貢獻也是實打實的,可以說,這些秦朝初創、或者說定下的內容,對華夏的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傳承,以及解放生產力、全國民族大融合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而這些貢獻中,我們一般會認為是秦始皇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其實這樣說也沒有錯,畢竟這也都是他提出來的。但在這其中,也還有一個人的貢獻是無法忽略的,那就是李斯。】

其實秦朝在後世人的心中一直是不好的形象,秦朝和秦始皇暴虐的形象太過深入人心。說你像“秦始皇”、說你的王朝像“秦朝”,在他們看來這可不就是妥妥地在罵人嗎!

他們一邊這樣感嘆著,一邊對玉不識的情緒表示不解和不滿。

她對秦朝的好感度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實在是突破了他們能夠理解的範疇。

後世朝代,首推漢朝,其次唐朝。當然,也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見解,但大體上是這兩個選擇沒有錯的。

就連漢武帝劉徹,哪怕他治下成功擊敗了匈奴,擴大了疆域,文治武功都很出色,但在後世的皇帝心中,依舊是他的祖父漢文帝更得他們崇敬和嚮往。

所以現在玉不識講著李斯,他們是聽得都有些難捱。

——聽著後世人讚美秦朝和秦始皇,就如同在你面前稱讚你看不起甚至厭惡的人,那怎麼會高興地起來?

不過也有人重新思考起後世人對他們的定義。

“在後世人心中,我們一切都是過去,是‘歷史’,而且看她的姿態,許是沒有了皇帝。談起歷史,自然是有些事不關己的心態。”

不然僅僅是那些在秦始皇治下死去的黔首,就足夠她難受的了。

他們其實也是不服氣的,若秦朝真的這樣好,那後面不斷起義的那些人又是為什麼存在?

也有人指出:“天女現在說的都是秦朝的丞相李斯,不要太把情緒代入,反正你也動搖不了天女的意志。”

“但她對秦朝的態度還是看著有些……嗯……不贊同。”

不管是皇帝還是現在談論著計程車大夫階層,讓他們來選,一定不會選擇秦朝。

但其實在玉不識看來,古代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是吃人的社會。哪怕是發展最為鼎盛的治世、或是盛世,讓她來選,她也還是會選擇生活在現代。

【首先是“書同文”。我之前也有介紹到,李斯是書法大家,他的小篆就寫得極好。

秦國統一後,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書同文字”的建議,命令禁用各諸侯國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為統一書體。其中,統一後的秦朝急需一種統一的官方文字。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製作這種標準字樣,這便是小篆。

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又提到,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製作標準字樣時,“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而小篆的名稱也是為了尊崇大篆而卑稱其“小”的。

緊接著,為了推廣統一的文字,李斯親作《倉頡篇》七章,每四字為句,作為學習課本,供人臨摹。小篆字形均衡優美,一直是刻章的首選字型,華夏書法四大書體真、草、隸、篆,隸、篆佔其半壁江山,這其中不少是李斯的功勞。】

對於李斯,其實他們的抵抗沒有像對秦始皇那樣強烈。以及對於小篆這樣的文字,他們也都是接受良好,哪怕隨著文字的發展它變得有些不常用了,但也依舊佔有一席之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