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開啟了第四次北伐,他以木牛運糧,再戰祁山。
當時曹魏因大將曹真病重,曹叡改派司馬懿為統帥屯於長安,領張合、費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
司馬懿先派費曜、戴陵與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則率其他兵力隨後前進。張合則認為該分兵駐守雍、郿,但司馬懿認為若分軍不及合軍有利,便向西推進。
而諸葛亮知道後,留下王平繼續領軍攻打祁山堡,自己率軍北上割麥於上邽。而司馬懿追亮至滷城,掘營自守,拒不出戰,也留下了“畏蜀如畏虎”之譏。
六月,李嚴因心中害怕,便假稱運糧不濟呼諸葛亮還師。而諸葛亮信以為真,眼見糧草接應不上,而又收到後主劉禪下令北伐軍撤退的聖旨,他也只能引軍退回。
其中魏軍張合追至木門,中箭身亡——此為二出祁山。
而這第四次北伐,也以失敗而告終。】
【第五次北伐開啟在建興十二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屯田於渭濱,與司馬懿對於渭南,並約吳國共同發兵。
其中,諸葛亮考慮到前幾次北伐都因為運糧不繼,導致功敗垂成,於是開始在渭、濱的居民之間屯田生產糧食,百姓亦相安無事,一切如常。
孫權也響應蜀漢,親率十萬大軍北上攻魏,但被魏明帝曹睿親自率軍打敗。
而魏、漢兩軍相峙了百多日,其間諸葛亮多次派人挑戰,司馬懿軍始終堅守不出。諸葛亮曾想以“激將法”來激怒司馬懿出軍來進攻自己佈置好的陣勢,但司馬懿忍辱據守不出,並以“千里請戰”的妙計平息將怒。
在這段時間裡,司馬懿更是從諸葛亮派出的下戰使者口中探得諸葛亮事事親力親為,食少事繁多,認為諸葛亮活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