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代越窯的青瓷、邢窯的白瓷,到宋代汝窯的天青釉、官窯的粉青紫口鐵足等,再到代的青花瓷和釉裡紅,清代的粉彩和琺琅彩等,瓷器的多次發展造就了它鼎盛的名聲。
而在其中,青花瓷的美麗,到了現在依舊被傳唱。
這些美麗的事物,從最初的原始青瓷到後來的精美瓷器,每一步都凝聚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辛勤勞動。
不過這些也都不是重點。】
【因為這些不管是清香悠遠的茶葉、精美絕倫的瓷器還是柔軟光滑的絲綢,都不過是“絲綢之路”上的點綴。
有人是這樣介紹的:“兩千年來,絲綢之路始終主宰著人類文明的程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軍隊、商人、學者、僧侶、奴隸,往來在這條道路上,創造並傳遞著財富、智慧、宗教、藝術、戰爭、疾病和災難。”
但寫下這句話的學者也沒有說錯,絲綢之路讓華夏的絲綢和文明風靡世界;羅馬和波斯更是在這條“路”的邊上締造了各自的強大的帝國;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這三大宗教也藉由絲綢之路崛起然後傳遍整個世界;成吉思汗的鐵騎也藉著這條路一路向西,打到歐洲,在殺戮的同時也帶來了東西文明的交融。】
伴隨著玉不識的話音落下,無數張圖片自天幕前劃過,眾人看得是目不暇接。
——首先厚重的書頁翻開,上面是一條點亮了點點星光的悠長道路,東起長安一路往西,上面的內容可以稱得上是異彩紛呈。
無數人在此經過,他們有著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國籍,也有著不同的目的……
還有無數個國家、部落在邊上崛起、吞併,然後又衰落……
還有張騫出使西域時留下的痕跡,更有成吉思汗打入歐洲的血氣不散……
雖然被叫做“絲綢之路”,絲綢也確實是一樣光華耀目的產品,但這條連線中西的大道,主題還是利益和紛爭。
歲月交疊,上面的故事興起又落幕,定格在最後的,是一條蜿蜒的通路。
天幕的視角逐漸拉遠,裡面出現的人性別、身份、衣著一變再變,最後是賓士往前的火車,承載了交流、合作和共富的夢想。
劉啟抱著自己尚且年幼的孩子,看著水幕上一閃而過的意氣風發的青年,不由得感嘆道:“徹兒,你還真是給我了一個大驚喜。”
身為父親怎麼會認不出自己的孩子,更何況,這幾乎就是明說的東西,漢武帝劉徹,張騫出使西域,每一件都是驚喜。
年幼的劉徹也是滿臉的驚喜,在父皇的教導下,他知道他以後應該做些什麼,但看著水幕上“劉徹”的成就,除了高興之餘,也有著不服輸的志氣。
都是“劉徹”,誰還比誰差了。
“父皇,我會做的比他更好。”尚且年幼的孩子鄭重地對自己的父親、一國之主許下他的承諾。
劉啟笑了笑,他的選擇沒有錯,劉徹確實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這條貫穿中西的漫長道路,連線了數不清的人、數多的國家和文明,它是璀璨耀眼的,上面滿是文明交匯的痕跡,但它也充滿了血色,一路上也並不缺少殺戮。
駝音陣陣,現在還回響在漫漫黃沙之中。
不知道在哪裡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大意是:“漢唐以前的沙漠很粗糙,因為經歷了絲綢的行走,這裡的細沙才有了讓人有神往的感覺,有了絲綢的風範。”
古人蹚出了一條溝通中西的路,這在傳播條件極其困難的古代是多麼偉大的壯舉。
絲綢之路專案申遺成功,更是使古老的絲綢之路又煥發出新的生機——不管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還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都承惠著古人留下的恩澤以及彰顯著現代人不懈的奮鬥。
餘音渺渺,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音正在被現代“絲綢之路”上的機械聲響代替,但他們的光輝都是一樣的燦爛。】
看完這次的直播,大家都是意猶未盡。
不管是內容的豐富,還是玉不識宣洩的自豪,無疑不在向他們展示著後世的強大和自信。
朱棣目光炯炯,他仔細對照著鄭和出海的地圖和水幕中提到“海上絲綢之路”時出現的地圖,心情是難以抑制地澎湃。
在一代代的朝代的發展中,華夏的疆域最後固定下來的範圍,其實都不陌生。而這條海路,他就更加熟悉了。
果然還是要發展海上的力量嗎……
他反覆拉著最後那段話,說著是經濟帶,但也帶著自己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