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只是康熙的想法,其他位面的人對於清朝本就沒什麼感情,也樂的他們吃癟,畢竟漢人的江山都被他們拿走了,結果還不好好經營,害怕這個害怕那個的,固步自封,結果淪落到那樣一個境地。最終受苦的還是他們的漢人百姓。
雖說每個朝代到了末年,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天災人禍輪番上場,但這並不是他們放棄嘲笑和憤怒的理由。
這種心思總是時不時地會在生活中出現,只要一想到清朝的情況,心中總會有幾分鬱氣。但他們什麼都做不了,甚至連獲知這個資訊也都是透過天幕得到的。他們能做的,也就是全力發展好自己,文武一齊發展,儘量給予後代人應對各式問題和困難的底氣和能力。
不過這些也都是後話了,現在他們最為關注的,還是玉不識緩緩道來的內容。
漢朝的人大概是最為高興的。
劉邦也是一邊對著清代的三朝咋舌,一邊又為自己的劉漢而自得。
後人說來說去,叫的都是“漢”的名字哎!
他當初看著秦始皇巡遊而過說“大丈夫當如是也”的時候,可沒想到數年後真的實現了,更沒想到後世更是以“漢”為名。
漢族、漢文明、漢族文化……一切帶著“漢”的名字,都在敘說著曾經的王朝。
劉邦並不像秦始皇那樣對長生有著追求,但現在的他喝著酒,看著殿中央的水幕,心想:這又何嘗不是長生呢?一直到後世,“漢”的名字一直被銘刻在他們的心中。
劉徹再一次看見這些字眼也還是忍不住地高興。
這不就是肯定他的功績嘛!他相信,“漢”這個名聲的傳承,一定有他的一份。
旁邊的臣子們看著劉徹高興的樣子,也是連連恭喜。
劉徹滿臉喜意,擺擺手,說道:“好說,我們還是接著看吧。這個瓷器也是一個對外交流貿易的重要物資。”
【從英文上說,“瓷器”的英文名【china】和“華夏(中國)”的英文名【china】同為一詞,可以說,華夏是瓷器的故鄉。】
玉不識再次強調了這一點,然後她露出了一個淺淡的笑容。
【知道嗎?我們的國家也還有一個別名,就叫做“瓷國”。這是因為華夏在明朝時期的瓷器已經到達瓷器業的頂峰,在歐洲很受推崇,因此瓷器本身便已經成為華夏的一個象徵,所以有時候就稱華夏為瓷國。】
【而在我們的國家中,也有一個地方足夠特殊,被稱為“瓷都”,它就是江西景德鎮。
我們的國家有“瓷國”之稱,而景德鎮便是華夏的“瓷都”。這個名字的出現是因為其優越的原料和精美的瓷器。
在宋代景德鎮雖為“民窯”,但也已表現出高超的燒瓷技藝。
而在元、明、清三代,官窯也隨之發展——朝廷相繼在景德鎮設定“浮樑瓷局”、“御窯廠”,欽命朝廷官員監督,同時徵調國內最傑出的工匠、畫師,不惜工本,燒造出供皇室帝王玩賞用的官窯瓷器。
當然,在同一發展時期,景德鎮民窯瓷器的生產也得到了相應的、充分的發展,這不僅使景德鎮瓷器的生產更加臻於極盛,更是達到了中國古代瓷器藝術的輝煌巔峰。
可以說,景德鎮不僅薈萃了唐、宋以來各大瓷窯的工藝精華,而且不斷孕育、創造出一系列五光十色、美輪美奐、風靡海內外的新品種、新工藝,青花瓷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
說到這裡的時候,玉不識臉上是掩不住的驕傲和自豪。
看著國家強大,那種底氣和自信心是能夠油然而生的。傳承不斷、輝煌燦爛的華夏文明,就是我們作為後輩人前行和發展的重要底氣。
這種感情大概會在古時的盛世中最有體會。
李世民愛民如子,在他的治下,沒有人會不以自己是唐朝人為榮。更甚至,還有許多異族外邦人想要加入唐朝這個大家庭。
現在的李世民還沒有把唐朝恢復到繁榮的樣子,但也是一步步在做的。
他看著水幕上琳琅滿目、精美絕倫的瓷器,也是感嘆一聲:“確實很美。”
沒有人能夠否定我們民族的創造力,但每一次看見例項,還是會為之讚歎不已。
長孫無忌雖然和父親相處的時間並沒有很長,但也算是受到過父親的教育,加之家庭淵源,他對對外的交流也是熟悉的。畢竟他的父親長孫晟世一個能夠僅憑謀略就分化瓦解突厥的能人。
他說道:“看起來大家的審美還是比較一致的,他們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