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有這種想法的不止他一個。
朱元璋對此更是興趣盎然、兩眼放光。
這個王禎可是元朝人,也是難得,居然也有人才。
他對元朝可是愛恨交加、感情複雜——他的父母、親人都在元朝的壓迫下食不果腹、遺憾離世,他對元朝並沒有好印象,但他建立了明朝,又得承認元朝的正統地位,怎麼能說不復雜呢?
不過,既然都是有用的,那他用起來也不會寒磣。他也是從一無所有中走過來了,知道老百姓的苦難,這也使得他對王禎和他的《農書》更加感興趣了。
“《農書》……宮中有收錄嗎?”
這《農書》中記載的東西還是很多的嘛!可不能就這樣浪費了。還有那什麼《天工開物》,和天女這次的主題一模一樣,又怎麼可能不讓人在意?只是這本書現在遙遙無期,朱元璋也只能打起《農書》的主意。
說著,朱元璋又忍不住嘀咕一句,“這《農書》不是比那什麼《帝範》重要多了嗎?怎麼不展開來講講?”
不是他對李世民有意見,而是《帝範》這東西吧,得看是給誰看,但《農書》是全天下百姓都可以看、都應該看的,兩者相比較而言,他覺得是後者更應該介紹給大家。
朱標對著自己父皇的牢騷聽而不聞,有些東西父皇可以講,但身為兒子和臣子,還是謹慎一些為佳。只見他恍若尋常般,笑著說道:“都說‘人間辛苦是三農’,天女介紹的這些農具,想必也是能夠大家帶來不少助力的。”
雖然到了他們這個時候,大部分工具又已經出現並廣泛使用,但天女不是給出了後續的發展嗎?而且各地情況不一,這也算是另一種程度上的互通有無了。
這邊還在談論著,玉不識已經收拾收拾,準備下播了。
【明、清之際,在田間筒車的身影依舊是屢見不鮮。很多縣域的地方誌都多有記載,諸如平利壩河的筒車埡,紫陽縣的筒車溝,寧陝縣汶水河的筒車灣這些至今沿用的地名,即可探尋到當年的蹤跡。
哪怕到了現代,作為最經常、最多使用的筒車的地區,華夏西南部山丘和西北黃河上中游兩岸等地,至今仍可看到筒車風姿。它們在噴珠濺玉、澆灌農田的同時,也成了人們旅遊觀光的靚麗風景。】
【江流聲聲,筒車的身影就這樣默默佇立在河畔,守護著滄海桑田的流轉,也守護著千古不變的稻田。
我們祖先用五穀養育生命,順天時量地利,在一代代的摸索和進步中,一點點將華夏大地刻畫成我們今天的模樣。農具的演進,正是我們農業的發展進步,可以說,每一次農具的革新都是先輩智慧的結晶。
而我們應該做的,是汲取其中的營養,來回饋給予我們飽食的土地和人民。
好了,今天的直播到此結束,我們,下期再見!】
說完結束語,在一直展露的微笑中,玉不識關上了直播間、系統也斷開了直播的連結,只保持和各個位面最低限度的連線運轉。
玉不識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在螢幕前姿態要美、動作也要優雅地坐上這麼久,加上還要脫稿講誦,她也是有些累的。
她伸了個懶腰,邊聽系統的總結匯報,邊整理放置在一邊的桌上的資料。
聽到最後,玉不識顯然有些吃驚——
“這次能量轉換,充了這麼多嗎?”
系統:【本次直播觀看人數創新高,請宿主再接再厲,認真利用所學,精進直播內容。】
玉不識居然詭異的從這機械的聲音中聽到了一絲喜悅。
……嗯……看來她的不成器,系統雖然不說,但也很是苦惱吧?不然也不會反覆提醒她那什麼“請宿主認真利用所學,精進直播內容”了。
每次系統播報這句話,總是會讓她忍不住脖子一縮,這直接響在耳邊的話,讓她幻視自己曾經高中的老師,這其中“恨鐵不成鋼”的意味還真是一模一樣。
玉不識看了看猛地往前躥了一大截的充能進度條,剩餘的空白不多了,她沒有理會的系統的催促,很是開心。
“看來這個主題應該很快就能結束了!”
******
玉不識在她的房間中因充能進度條的進展而滿臉地高興,其他世界的人也是欣喜非常。
在玉不識介紹的這些農具沒有發明、普及的朝代,這一次政令下達和執行都很通暢迅速——
先是朝廷下令召集能工巧匠,按照天幕給出的圖紙精心打造麴轅犁、龍骨水車、筒車等農具,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