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面講到了《三國演義》,羅貫中生在楊慎之前,但估計楊慎也想不到,有一天他們的後人會把他這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添在《三國演義》的卷首。
本來毫無關聯的兩個人,此刻以一種奇妙的方式建立了聯絡。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楊慎本是正德六年的狀元,但他在嘉靖三年獲罪於明世宗後被流放雲南充軍,行至湖北江陵的途中,他望見漁樵的笑談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
這怎麼稱不上“下筆如有神”呢?】
正德四年。
李東陽和楊廷和立於殿外簷下,看著楊慎的這首詞,李東陽笑著對楊廷和說道:“真的虎父無犬子啊。”
楊慎素有才名,他得知楊慎能夠成為殿試第一既覺得不意外也有些意料之外。
楊廷和淡定的笑笑,心裡卻是有些焦慮。
現在才正德四年,說是自己會在二年後狀元及第,但時間這麼久,一切都是未知數。又加上後面緊接著出現的是獲罪流放,他一時不知道先該擔心今日在家的兒子,還是當今陛下獲知下一任皇帝的反應。
楊慎現年也不過二十來歲,他此刻在家中驟然聽到自己未來會在正德六年狀元及第,又在世宗皇帝時期獲罪,一下子就呆住了。
他呆了半晌,忽而回過神來。“兩年嗎?我等的起。”
前些日子的會試,他的試卷被燒燬,本來以為到手的狀元之名旁落,他不是不難受的,甚至懷疑是不是有人從中作梗,不然怎麼會這般巧。但在經過父親的幾經勸慰,他也緩了過來,現在更是精神一振,至於再往後?時間還久,一切都是變數。
“父親,原來如此!既然我已知曉後事,那又何必擔憂?”楊慎眼中閃過一絲堅定,低聲喃喃,“我當順其自然,做好當下之事。至於未來的命運,就交給時間吧。”
楊夫人在門外停下腳步,看著恢復以往意氣風發樣子的兒子,無聲笑了笑了,沒有進去,轉身走了。
“夫人?”身邊跟著的丫鬟有些不解為什麼之前還急匆匆過來的夫人忽然又走了。
楊夫人只是笑了笑,沒有說話。
她知道自己兒子能行,這裡暫時無需她擔心。
她一路回到正房,不時抬頭看了幾眼天幕,心想:也不知道是福是禍啊。
【長江滾滾向東流,不再回頭,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爭什麼是與非、成功與失敗,都是短暫不長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日升日落永不停息。江上白髮漁翁,早已習慣於四時的變化,現在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的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都不過是下酒閒談的佐料。
——這是一首詠史詞,讀來蕩氣迴腸、慷慨悲壯,餘韻悠長。
大江裹挾著浪花奔騰而去,英雄人物隨著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見蹤影。“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誰也別想把時光留住。】
【楊慎的人生經歷複雜,感受頗多,才能夠看穿世事,寫下這番人生哲理。
變與不變是辯證統一的,“青山依舊在”是不變,“幾度夕陽紅”是變,而“古今多少事”都在變與不變的相對運動中發生又流逝,身為局中人,扯不開、逃不掉,那麼就只能從“是非成敗”中看透,有些捨去,有些留下,歷盡紅塵百劫,收穫別樣感悟。
要知道在時間的無情摧殘下,一切都如過眼雲煙,楊慎的家世好吧?他爹官至首輔,他自己也是狀元及第,才情和學識都不缺,但他依然會橫遭政治打擊,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最後終老邊荒。他在流放途中恍然看透的東西,也支撐著他行至晚年。所以啊,有有時候當進則進,當放則放。】
嬴政看著這段內容,若有所思。
“變與不變是辯證統一的。”他仔細體味這句話,覺得還挺有意思的。
他看向了李斯。
李斯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辯,爭彼也,辯勝,當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所謂“辯”,就是對於某一說法的證明或反駁。辯論獲勝的一方,其說法必然是符合實際的。
這是《墨經》中的一句,雖然他師從儒家大聖荀子,自身又是法家子弟,但對其他幾家學派的內容也是有所瞭解的。
春秋戰國時期,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