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臨江仙-5(1 / 2)

看見對陳與義的介紹,趙炅頓時拉長了臉。

第一次看見“靖康之難”的內容,他就已經發過一次火了。收復燕雲無果,脾氣變得有些陰晴不定的他更是讓人深感畏懼。現在天幕開啟,除了第一次,後面這兩次他都是直接讓人退下,選擇自己觀看,哪怕知道其他人在家也能看到,但自欺欺人的他寧願身邊無人。

他想起自己的皇兄,忍不住想到:傳下去的皇帝,真的這麼無能嗎?

夜半驚醒,睡夢中都是趙匡胤對他破口大罵,他現在對著天幕是又恨又怕。

趙炅心中煩悶,猛地將手中拿著的東西摔在桌上。

旁邊候著的內侍們嚇得趕緊跪地,連大氣也不敢出。

趙炅掃視了一圈,怒吼道:“都給朕滾出去!”

待內侍們退出宮殿,趙炅一拳砸向桌子,喃喃自語道:“皇兄,難道我真的不如你嗎?”

他越想越氣,轉過身不願再看天幕,但天幕的聲音依舊悠悠傳來,他想不聽都不行。

國破家亡、國仇家恨……趙炅恨恨地想到,別讓他知道是哪個孫輩作下的孽!

他自認自己文韜武略樣樣在行,比之皇兄也不差什麼,但前有對遼的戰敗,後有不爭氣的子孫,實在怨不得他多想幾分。

【這首詞看似明快悠然,是詞人對洛陽舊事的回憶,實則字裡行間滿是國家淪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落寞:

夜登小閣,他望著明月垂落的淡淡月光,忍不住回憶起當年在午橋暢飲的場景——有滿座的英雄豪傑,有及至夜晚、隨波盪漾的似水月光,還有他們在杏花的淡影中婉轉吹響至天明方歇的竹笛聲。

現在回想起來,前面那二十多年的歲月彷彿就像是一場春夢一樣,我雖身在,但回首往昔卻依舊膽戰心驚。今夜在百無聊賴中登上小閣樓觀看新雨初睛的景緻,忍不住感嘆到古往今來多少歷史事蹟,都讓漁人在半夜裡當歌來唱。】

【上片憶舊,下片感懷,但今昔對比,實在是讓人感慨萬千。】

【陳與義也曾有過意氣風發的年紀,青年時期,他追尋遺韻,仰慕前賢,在故鄉洛陽,和當時的朋友一起在午橋宴飲,把酒臨風,就像唐時白居易、劉禹錫、裴度在午橋吟詩唱和、舉杯相歡一樣。

那個時候多美好啊,他們白天暢飲,夜晚奏樂,碧空清月,杏花繽紛,流水潺潺,初春的清婉恬靜在回憶中以一種美好朦朧的印象在他的腦海中迴盪,和現在國破家亡、戰事連連的殘酷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李世民現在已經很有經驗了:“現在講他的過去有多美好,那麼接下來就該講他後來的遭遇有多糟糕。”

國破家亡嗎?又是生活在北宋和南宋之交的時期嗎?

再次看見靖康之難的訊息,他也忍不住多關心幾分。他們唐朝也有個坎,現在也不甚瞭解,他也想看看後人是怎麼過的,不知道能不能瞭解一二。

——雖然他們直接就滅國了,而唐朝好歹還延續了下來。

李世民也是從戰亂中走過來的,隋末的慘狀,他歷歷在目。加之有著靖康之難的對比,他已經能夠想象到安史之亂的戰火紛飛和百姓流離失所的樣子了。現在他和他的臣子每天兢兢業業,想的都是恢復人口,復甦經濟,一想到後來一切都從最鼎盛時化為烏有,就心口絞痛。

真的不要讓他知道那個唐玄宗是誰!不,最好讓他知道是誰,再好就是更夠讓他好好教訓教訓,他大唐的基業也不是這樣讓人敗的。

不過他又看到了自家朝代的詩人出場,焦灼的心還是有些美滋滋的。

“白居易,劉禹錫,裴度……”

感覺怎麼看怎麼順眼啊。

【這樣快活的日子並不能長久,靖康之變到來了。北宋淪亡,陳與義在金兵入侵後,經歷了流離失所的逃亡生活,一路上,他親眼目睹了家園被毀、百姓受苦的慘狀,心中充滿了悲憤和無奈。直到逃到南方後,才得以喘息。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曾在一起吟詩飲酒的豪傑們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痛油然而生。他也曾想要為國家為百姓做些什麼,當時的宋高宗一心偏安江左,丞相勸諫無果,陳與義身為高宗舊人,也是能夠說得上話的,他也主戰不主和,但宋高宗許是真的被打怕了,議和之心毫不動搖。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古往今來的多少大事都是隨時間漸沒,大概只有把它們編成歌謠的漁夫,還在那半夜三更裡低聲歌唱。這是低沉的感嘆,軟弱的呻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