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臨江仙-3(1 / 2)

【他和舊友的久別重逢,自然是欣喜的。兩人分別雖久,可情誼彌堅,相見歡笑,猶如春日之和煦。

一晃三年,兩個人都沒有移了性情,依舊高風亮節,如圭如璋。但一想到兩人終究還要分別,現在更是已經站在了岸邊等著夜揚孤帆,此時的心情就無比的惆悵。

臨近送別,雲色微茫月兒淡淡,似乎也在為我們感到悲傷。蘇軾既在說不用席中的歌伎為他們感到悲傷,也是在勸慰自己的朋友莫添哀愁。正如人生在世匆匆而過,大家的離合聚散就像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座座旅舍,每個人都是過客。】

朱標坐在自家父皇身邊,看著水幕上的內容,眼底泛起贊意,“蘇東坡確實是性情中人。”

朱元璋撇了撇嘴,“蘇軾是個能幹實事的,總比那些不適合當官更適合當個文人的要好。”

話裡話外,點到了前面講到過的李煜和柳永。

其實李煜也不算是當不好皇帝,只是在當時的大勢下,南唐確實已經無力迴天,他能夠拖了那麼久,已經是做的不錯了。

但朱元璋看不太上宋朝,尤其是一塌糊塗的南宋,自然也對李煜沒什麼感覺。

朱標聽了笑了笑,南京離杭州也近,他也是聽過那些名聲的:“蘇堤春曉的美景,煙柳籠紗,波光樹影,鳥鳴鶯啼,還有潁州西湖和惠州西湖,都是他對百姓的真心。”

蘇軾雖然因為性格的原因在朝中不如意,但外放時都能治理一方,這也是他的本事。

朱元璋:“不過交友確實要性情相投,多交君子不交小人。”

朱標笑著點頭,“父皇所言極是,兒臣受教了。”

想到這裡,朱元璋看著自己疼愛且自豪的長子,就忍不住諄諄教誨,恨不得把所有的經驗都教給他:“標兒,你身為太子,未來的天子,更要明白這個道理。交友要慎重,要選那些有品德、有能力、有志向的人。就像諸葛武侯說到那樣,親賢臣,遠小人。”

說到這裡,他微微停頓,“蘇軾確實還行,像蘇軾這樣的人才,若是能為我等所用,也是一大幸事。”

朱標點頭應是,心中暗自感慨。他也深知結交良師益友的重要性,以及他應該表現出來的態度,“親賢臣,遠小人”,諸葛丞相對蜀漢後主的諄諄教誨,他也確實聽進去了。

他更是知道父皇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為一位賢明的君主。而只有不斷提升的自己,才能更好地治理好國家。

【蘇軾的詞正如他的人一樣,一改以往送別詩的纏綿感傷、哀怨愁苦的格調,滿是他獨有的曠達和灑脫的個性風貌。情韻、理趣無一不缺,創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議論風生,直抒性情,也難怪這麼多人喜歡蘇詞、喜歡蘇軾了。】

【從“烏臺詩案”到再起再落,蘇軾也一路從黃州,到惠州,再到儋州走來,最終止步常州,他的心境也從最初的怕死想死,到後來的曠達樂觀,那句“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大概就是他心境的凝練吧——

縱然經歷百種苦難,再回首曾經走過的路,也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無論身處怎樣的逆境,無論到怎樣的窮鄉僻壤,“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者,唯有東坡。

又有誰能不喜歡蘇東坡呢?】

再次說起這句話,玉不識臉上已是笑意湛然,她結束了這首詞,接著就是晏幾道的《臨江仙》。

【晏幾道的心情卻是和蘇東坡不盡相同。他寫下的這首《臨江仙》,是他故地重遊時對自己別後的戀人的無限懷念和思戀。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是晏殊第七子。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於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晏幾道看著玉不識簡單的就帶過了自己的一生的成就,看著手中斟滿的酒杯,一飲而盡。

他是父親的老來子,作為家中最小的兒子,他得到了父親格外的寵愛。可以說,他生來就在綺羅脂粉堆中長大,珠圍翠繞,錦衣玉食,每天過著跌宕歌詞,縱橫詩酒,鬥雞走馬,樂享奢華的生活。

但這一切都在他的父親去世後戛然而止。他曾經的逍遙自在的風流公子生活不再,體驗的是現實生活的風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