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識繼續講著,火藥在明朝,或許就是發展巔峰了。等到了清朝,又慢慢沉寂了下去。
反正近代史這次她是要提到了,看著那段歷史,實在是心裡難受,憋不住火氣——她對清朝,確實是沒什麼好感了。
到目前為止,各個有名有姓的朝代都陸陸續續開啟了直播,但清朝依舊只開了三個位面,就是康雍乾三帝,其他的?真的是不用再想。
【可以說,元朝的發展是建立在宋朝的基礎之上。南宋最終沒能抵住內外交困,來自草原的蒙元大軍最終在這片土地上稱王稱霸。崖山海戰,這場南宋流亡朝廷與蒙古的最後一次大決戰,最終以宋軍全軍覆沒告終。
揹著少帝跳海自殺殉國的陸秀夫和年紀尚小的小皇帝,也為南宋劃上了滿是血氣和骨氣的句號。君臣慷慨赴死,大宋最後也以悲壯的方式落幕。
而元朝,憑藉著南宋遺留的利器,配合著騎兵,所向披靡,一路打到歐洲,打下了歷朝歷代以來最為廣闊的疆域。】
寥寥幾句帶過的宋朝結局,卻是讓趙匡胤沉默良久。
在經歷了不斷的刺激後,他已經很少能夠為之動容了。但他看著自殺殉國的君臣二人,看著那被血染紅的海面,心裡還是瀰漫著苦澀難言的滋味。
趙匡胤大概死也想不到,這一跳,是大宋最後的氣節。
但他知道,這幾句話,是他們為之努力的一生。
他建立的宋朝以這樣慘烈的結局收場,心中複雜激盪,不知不覺,已經熱淚盈眶。
但玉不識可不會知道這位開國皇帝難得的敏感心情,在提過一嘴南宋的結局後,繼續著對火器的直播。
她這樣提一句,也只是給宋朝打個底,讓他們能有個相關的概念,等下一次在提到時,就會仔細講了。
【到了明代,銃炮齊鳴,大概就是華夏古代古典火器的巔峰了。
明朝開國之初設立了三大營:神機營、三千營、五軍營。其中神機營就是世界上第一支純火器部隊。
永樂八年,在徵交趾時,明成祖朱棣得到了神機槍炮法,於是特置神機營肄習。
明成祖在親征漠北之戰中,更是提出了“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其中神機營配合步兵、騎兵作戰,在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戰爭的鍛鍊中,他們對火器的應用更趨專業化,神機營也成為明軍的一個兵種。
到16世紀,明朝在內外交困下,它的火器技術發展到巔峰:從火銃到大口徑火炮、燃燒性火器、爆炸性火器等空前繁榮,火箭也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聽到又一次提到了自家朝代,朱棣得意一笑。
神機營嘛,當然都是精銳了。他也花費不少金錢和精力在裡頭。
作為很會打仗的皇帝,他自然知道什麼是重要的。所以,在組建這幾支軍隊時,他是下了大力氣的。
其中,被點名點到的神機營是華夏、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器部隊,擔負著“內衛京師,外備征戰”的重任,是朝廷直接指揮的戰略機動部隊。
朱棣在設立神機營時,更是改了不少的編制,和明初創編的衛所駐軍的編制很是有些不同——
神機營最高編制級別為營,營編提督內臣 2 人、武官3 人、掌號頭官 2 人;營下編中軍、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軍,各設坐營內臣 1 人、武臣1人,除中軍下領四司外,其餘各領三司;每司設監槍內臣1人、把司官1人、把牌官 2 人。
神機營是專習神槍、神炮的,他們的任務則是主管操練火器及隨駕護衛馬隊官兵。
後來,神機營也有所擴充:得都督譚廣馬 5000 匹,稱五千下營,附於神機營,設官如神機營以下各軍,營下編四司,每司設把司官 2 人。
不過,這也是後話了。
朱棣看著、聽著天女話裡話外的讚賞之意,心底也還是很得意的。
但另一個位面中的青年朱棣就沒有他這樣的好心情了,或者說,是既喜又憂的。
朱標倒是敞亮,或者說,他是對自己自信。
他想了想,上前一步,對著若有所思的朱元璋進言道:“父皇,這個神機營確實是個利器,兒臣也是建議可以一試。當然,神機營力量強大,其他軍營亦不可懈怠。”
他也不想再去刺激父皇和弟弟之間既脆弱又穩固的感情,而是完全從國本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現在也還不能完全放鬆下來,外面還是有著強敵環伺,那麼自家的偽裝力量就要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