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火藥和孫思邈(1 / 2)

這些都是不必說的,記錄的人都仔仔細細記了下來。

不過裡面提到的東西,也讓他們有些心動。

“《本草綱目》?‘集中國16世紀前本草學大成的中醫典籍’,這形容這般長,應該也是極有用的。”

看著被翻開的書頁,上面記載詳細,文字圖畫很是得當,沒有人不會眼饞。

天幕沒有動靜,李時珍便收起心思繼續編寫還沒有完成的書,他估計也不會想到,只是天幕上提到了一句,就已經有許多人對他這本尚未完成的書很是眼饞想要了。

“能夠被天幕拎出來講的,很少會有不重要的東西。”

“但是我看前面的那些詩詞歌賦便不如後面這幾次直播來的有用啊。”

“但是你也能夠從其中獲知不少資訊不是嗎?”

面對兒子的疑惑,李世民沒有敷衍,而是認真解答。

李承乾聽了只是抿了抿唇,看著弟弟李泰和父皇的問答,也沒什麼不好的情緒,他現在早就開始請了大儒上課了,這次也是正巧遇上了,李世民索性就帶著幾個年紀大的孩子一起觀看天幕了。

反正在場的都是他的心腹,李承乾身為太子,自然是能夠前來觀看的。

【這些也算是題外話了,我們繼續。

其實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說法——火藥是“藥王”孫思邈發明的。

孫思邈,出生於541年,京兆華原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著有《千金藥方》《千金翼方》等,682年即永淳元年,與世長辭,被後人尊稱為“藥王”。但他不僅僅是醫藥家,還博涉經史百家學術,通達道經佛典,也是一位煉丹家。

根據《丹經內伏硫磺法》中的記載,在製作丹藥過程中,孫思邈將硫磺、硝石、木炭混合在一起製成藥粉,據說這便是火藥的雛形。

但不管是誰才是歷史上記載的發明火藥第一人,火藥的發明總是和煉丹術息息相關的,只是後來它在軍事家的手中發揚光大罷了。】

【唐朝末年,火藥開始被用於戰爭——

唐昭宗天佑元年,楊行密的軍隊圍攻豫章,部將鄭“以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帶領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這裡所說的“飛火”,就是“火炮”,“火箭”之類。

其中,“火炮”是把火藥製成環狀,把吊線點燃後用拋石機拋擲出去;火箭則是把火藥球縛於箭鏃之下,將引線點燃後用弓射出。

到了宋代,接連不斷的戰爭,更是促進了火藥武器的加速發展。

北宋宋仁宗時期,官方編寫的兵書《武經總要》中便詳細記載了好幾種火藥武器,這說明火藥已經開始應用在戰場上。只是,宋仁宗時期的火藥武器還沒有爆炸效果,主要用於火攻,可以焚燬敵人攻城武器,或者焚燒敵方糧草,以及攻城時使用。

到了後來,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藥作坊,先後製造了火藥箭,火炮等以燃燒效能為主的武器和“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較強的武器。

此外,還有諸如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藥武器。這些火藥武器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在宋金戰爭中,便出現了鐵火炮等爆炸性火器和火筒等管形火器。

到了南宋,1259年他們造出了以巨竹為筒,內裝火藥的“突火槍”。

到了元代又出現銅鑄火統,稱為“銅將軍”。

這些都是以火藥的爆炸為推動力的武器,在戰爭中顯示了前所未有的威力。】

一開始,大家先是被孫思邈的簡單介紹吸引了。在天幕多次提到那些數字後,他們就開始了研究,而阿拉伯數字已經傳入的朝代則是更加能夠理解。

他們一算,孫思邈的年齡都震驚到了他們。

能夠在古代,活了一百四十多歲是什麼概念?!那可是稱之為“人瑞”啊!

玉不識提到孫思邈,自然也是想到了這一點,雖然孫藥王的年齡也是有所爭議,但都是百歲往後了。不管怎麼說,都是很驚人的。

就是不知道他煉丹師的身份,會不會又燃起那些帝王們求丹的熱情。

不過她轉念一想,現在雖然也有隱晦提到過反對的意思,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看出來。不過等到這個主題結束,很快就能開啟帝王將相的篇章,到時候也還可以打假——畢竟,迷信的人真的太多了。

但緊接著出現的畫面就更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大抵大家對於武器都是毫無抵抗力的,尤其天幕上播放的還是和冷兵器有著很大區別的熱武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