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海外之地(1 / 2)

朱元璋看著水幕,看著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

“這個鄭和,就是叫做馬三保的那個?還是個宦官?你還給了他這麼大的權利?”

朱棣頂著朱元璋的目光,點了點頭。

“他現在應該在你麾下了吧?”

朱元璋也不是想要做什麼,天女都對此人讚譽有加,他想做什麼也只會是無用功。這也是早就試驗出來的。

——凡是被天幕點到名字的,除了金光強身健體的獎勵,還會在周邊形成一個隱形的護盾,一旦遇到因天幕和未來而產生的惡意,就會激發護主。

——認識到這一點的,還抓了不少心懷鬼胎的人。

——也不知道這個認定是怎麼形成的,就像內心不認同自己是中原人的,就會失去看見天幕的能力,真的很神奇。

系統對此表示:一切都是唯心而已。

說回當下的話題。

朱元璋對太監一直多有防範和限制,禁止干政是基礎,還有人數的控制,俸祿和品級的限制,特權的剝奪等,為的,就是限制太監的權力。

結果朱棣這小子倒好,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基礎,朱棣隨手提拔一個鄭和,想來他對於宦官的設想和政策一定有了鬆動。

不是他對鄭和有什麼意見,應該說不是所有宦官都是鄭和,也不是所有人都是這個“明成祖”,能夠壓下宦官干政的影響,而且鄭和這樣的人才,就是尋常人家中,也是不多見的。

想到這裡,朱元璋就有些苦惱。

加上朱棣也還有開海禁的先例在,他重用宦官,更是讓他看得很不爽。

朱棣能怎麼辦呢,還不是隻能安分縮在朱標身後,默默承受著來自自家頂頭父皇的眼風。

唉,要是母后在這裡就好了,單太子大哥一人,感覺還是不夠安全啊。

青年朱棣有些苦惱地想,他總覺得“明成祖朱棣”還會給他帶來大坑。他真的很希望他的預感不要成真!

這個時候,天幕上又是一陣圖面變換。

【鄭和的航海,始於明成祖朱棣永樂三年,止於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八年。在這二十八年時間裡,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七次遠航西洋,歷經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他帶領船隊,穿越了印度洋的驚濤駭浪,抵達了非洲東海岸。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與各國進行了友好交往,展示了華夏的富強與文明,贏得了各國人民的敬意。鄭和航海之後,印度洋地區的許多國家與中國建立了長期的友好關係,貿易往來不斷。這不僅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也豐富了各國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此外,鄭和的航海還對非洲產生了重要影響。非洲東海岸的一些國家,如摩加迪沙、奔巴、馬林迪等,與華夏建立了緊密的聯絡。這些國家不僅向華夏輸出了大量的香料、珍寶等物資,也引進了華夏的文化、技術。可以說,鄭和的航海為非洲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礎。

他的航行,因著規模龐大,耗資更是巨大,但也是收穫滿滿。】

先是一大段套話,玉不識也是以前做題習慣了,寫稿子時總是忍不住添上幾筆意義和作用。

不過,她也知道這些內容沒什麼意思,話題很快切換到海外豐饒的地產上。

天幕上出現的就是相關的一幅幅畫面。其中有著高大的樹木,藤蔓垂落,宛若神話奇境;也有形形色色的植物果實,大大小小,形態各異;還有各種或粗獷或精美的手工藝品,其質地和樣式前所未見;更讓他們心折的,是那廣袤無垠的土地上,蘊含著數不清的金銀礦石。

【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數不清的種子,大大豐富了我們的餐桌,那句“老祖宗嚴選,值得信賴”更是奉為圭臬。

那麼這個時候,海外還有什麼呢?】

【土地是最基礎的,還有經過歷代改良一直是我們餐桌上常客的番茄,還有能飽腹的土豆、番薯、玉米,一直到了明朝中晚期才被眾人所知所用。】

還有一些資料,玉不識就直接在她那邊的直播屏上投放出來。

各個朝代的人對這段內容皆是滿是熱情,記錄的小吏更是恨不得立馬抄錄下所有的內容。

“能飽腹嗎?”

各個皇帝都心動了。

人口數量和吃食問題一直是壓在他們心頭的重擔,現在看見被天幕肯定的作物,當然是想要的。

天幕也極為貼合他們的心意,不僅放出了作物的名單,還標註上了外形、味道和產地等資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