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相見歡-4(1 / 2)

之前的唐朝,被點名安史之亂,現在又出現了一個宋朝的靖康之難。

是不是每一個朝代都會有這麼一遭?挺過去了,朝代延續,挺不過去那就完了?

這種想法在李世民的腦海中一閃而過,他看著水幕上出現的清秋時節的景色,襯得浮現其上的詞句更得活色生香。

“這水幕倒是方便。”李世民這次是在殿內和眾大臣一起看水幕。

前面他對李煜有所好奇,但對南唐的滅亡倒是沒什麼感覺。因為在他看來,南唐不管是不是和李唐有關,也已經不是他能管的了,時間太久,他也管不到這麼久遠的未來。單是安史之亂就夠他頭疼的了。

現在他看著靖康之難,倒是心生感慨:“到頭來,苦的還是百姓。”

“愛民如子”大概是每一位帝王的口號,但李世民確實是有在做的。“安仁為民在與君,君無為則人樂,君多欲則人苦,朕所以抑情損欲,克己自立而。”他對百姓是仁愛、同情、憐惜、愛護的,他也是一路從戰亂中走過來的,自然知道尋常百姓在亂世之中生活的艱難。現在看到靖康之難,又是一次“白衣渡江”,那麼底下百姓們的生活如何,可想而知了。

朱敦儒在金陵感嘆國破家亡之不幸,這不僅是他的不幸,北宋的不幸,也是天下百姓的不幸。

不過……“這北宋的皇帝怎麼搞的,居然能被什麼金人攻破汴京?”

金人一看就不是中原人,李唐的天下是大半是他打下來的,現在看到後人此等情況,自然既是驚訝也是生怒。這些後世人,怎麼還能被番邦人給打敗了呢?在李世民看來,這不是有手有腳就行的嗎?

程咬金:“這也太沒用了,要是我上,怎麼可能這樣就被攻破汴京?汴京應該就是那勞什子北宋的都城吧?他們北宋是沒有什麼武將嗎?”

李世民皺著眉搖頭。

北宋怎麼會沒有武將呢。只是當上面開始腐敗糜爛,這是有再多能臣武將也無濟於事的。

【“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風又怎麼是悲的呢?這當然是朱敦儒的主觀感受。風,本身無所謂悲喜,只是因為此時的朱敦儒滿含悲慼,所以感到風也是悲的了。風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淚下。那麼他為什麼想要這縷悲風吹淚到揚州呢?因為此時,揚州是抗金的前線重鎮,他寄託的,是對前線戰事的關切。】

【朱敦儒由登樓入題,寫景抒情,滿懷亡國之痛。只是他不知道,他們心心念念收復北地,終究成了奢望。

偏安的宋王朝,也就是南宋,並不缺有志之士和元帥強將,就像宗澤臨死之時依舊心念國仇,高呼三聲“過河”。“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辛棄疾的北伐報國之夢也只是殘夢。“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至死不忘北定中原。

只是,他們夢寐不忘的,都只是雪消春水一場空。】

趙匡胤面無表情地看著,忽然一腳踢翻了身前的案桌。上面的奏摺器皿零散在地,但殿內的眾人皆是深深拜下。

看著天女地這段話,不僅是趙匡胤,他們也是生氣的。

看著南宋的樣子,能打的大有人在,心氣也是足的。那麼為什麼,“北定中原”的願望就是實現不了呢?誰會是這場同心一意的阻礙?

他們知道,但不願說也不敢說。

趙匡胤也不是個蠢材,他一看就知道是上面坐著的人沒了心氣,都搞出了個“南宋”,又怎麼會願意擔著風險去收復北地呢?

趙匡胤揹著手在殿內走來走去,胸膛起伏不定,都是被這群不中用的後人氣得。

“就是一個北伐,就這麼難嗎?”

是啊,就一個北伐,就這麼難嗎?

被點到名字的宗澤、辛棄疾、陸游紛紛抬頭。

看著天女的話都怔住了。抗金,終究未就嗎?

但這並不會影響他們抗金的決心,只會激起他們的鬥志。

趙構在南京也是很想跳腳破口大罵。只是他也知道這些話不能說出口,現在正是抗金之氣正濃的時候,他的想法也只能在心裡罵罵。

抗金抗金,就知道抗金!誰能知道金人的可怕!現在不是已經安定下來了嗎,還記勞什子抗金做什麼,是想迎回徽欽二宗嗎?

南遷建朝的趙構對抗金之事並不熱衷,對收復失地也是興趣寥寥。

一是因為他被金人嚇破了膽,他只想議和,偏安一隅也是心滿意足,而且秦檜的出現也滿足了他的心理需求,這就使得他愈發不想抗戰。二是他對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