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予資質,為截止授予日,在電視臺工作滿2年以上的核心員工,兌現期5年,在第一個兌現年的最後一日可兌現被授予的總激勵期權的20%,剩餘兌現年,每個兌現年的最後一日可兌現被授予的總激勵期權的20%。”
“F類被授予資質,為截止授予日,在電視臺工作滿2年以上的總監級別以上員工,兌現期6年,在第一個兌現年的最後一日可兌現被授予的總激勵期權的20%,剩餘兌現年,每個兌現年的最後一日可兌現被授予的總激勵期權的16%。”
“第四,在上述的兌現時間安排以外,還需達到期權激勵檔案規定的其他兌現進度與條件,包括但不限於個人應實現的績效考核目標和電視臺應達到階段目標。”
“如果績效考核結果為[d]或以下,當期可兌現的激勵期權和和後續的激勵期權均延遲一年生效。”
“如果績效考核結果為[E]或以下,當期可兌現的激勵期權取消。”
“如果績效考核結果連續兩年為[d]或以下,剩餘的全部激勵期權取消。”
“如果電視臺的階段目標無法完成,所有被授予人當前可兌現的激勵期權取消。”
“……董事會對被授予人的範圍擁有自有裁量權。”
“持股公司5%以上的重要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及持股5%以上的主要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配偶或直系近親屬不在本計劃的被授予人範圍。”
“理解了嗎?”
“……沒有。”
李奕辰眼神空洞。
緩了一會兒。
李奕辰選擇再次簡化理解難度:“你直接告訴我,我大概能分多少錢吧。”
“哈哈哈哈……”
法務部門的朋友大笑:“那我就幫你算一個估摸的數字。”
“根據我剛才簡單講給你聽的檔案、條款,你能拿到兩部分錢,一部分是股份,另一部分是期權。
股份部分,按照評估結果,你排在第56位,階梯獎勵的比例是1.0656%,乘以總計3%的股權,結果是……0.0%,估價……262.53萬。
也就是說,以權威第三方給我們電視臺的估值來算,你將會擁有電視臺總股本的萬分之三點二,價值兩百六十二萬。
期權部分呢,你是c類員工,兌現期三年,假設兌現條件全都滿足,第一年你能拿到價值六十萬左右的期權,接下來的兩年,每年大概能拿三十萬左右的期權……當然這只是按照最最粗略的估計……”
法務部的朋友出於職業習慣,說出這樣漏洞百出的話,難受的想要自殺,嘀嘀咕咕,又補充道。
“比如啊,你想把激勵期權套現,有兩個主要方式。
一是轉讓,二是回購。
轉讓呢,至少需要滿足三個最重要的條件。
第一,東傳上市。
第二,持有激勵期權滿3年,自行權之日起持有激勵期權滿1年。
第三,沒有違反相關的法律法規。
然後,每年可以轉讓不超過已行權的全部激勵份額的25%。
回購的話。
有兩種計算方式。
第一種,是基於回購前一年電視臺的淨資產計算每股股權價的六折。
第二種,根據被授予人的貢獻、電視臺現金流等等各方面因素,以每股行權價格的1倍至3倍的價格。
取兩者計算後,價格高的進行回購。”
“……”
嗡嗡嗡嗡。
他在說啥?
李奕辰只記住了近四百萬,痛苦的捂住耳朵。
“別唸了,別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