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羨遺風許氏謀計(4)(1 / 2)

小說:乾心論道 作者:客笑而還

“你還說你不是忘恩負義?!”

許靖咬牙切齒。

“你今日能站在這裡,便是我祖父舍下郡守之職為你所換!”

方廣不屑一笑:“我倒寧可不換!若非許太守治臨蠶,彼輩焉敢去害我父?不害我父,我何需復仇?許太守若依律判罰,我亦無須殺人。我向日無罪,許太守陷我於此,何恩之有?”

許靖頓時語塞。

事實上方廣已經很客氣了。

按照方廣所說,看起來是許季山“迫使”方廣殺人犯法,而後許季山又親自營救方廣,算是功過相抵。

但實際上,方廣父、母,那害人的吏員,都已死了。

人死不復生。

這些人,許季山如何去救?

但是,許季山要以德行導人向善,也不能說其初心不正。

而且許季山在一定意義上確實做到了,方廣固然對他有怨,但卻至今沒有對他惡言相加,可見即便是方廣,心底裡實則也是對他存有一分敬佩的。

若世上之人皆能如許季山一般仁善,方廣遭遇之事同樣不會發生。

只可惜,要世人皆如許季山,本就是不可能之事。

楊鳳如今聽了方廣這當事之人述說,也知道對於那些已然被害亡命者而言,士林中對許季山德行的稱道,確實有失公允,但於儒家而言,許季山之初心,絕無可指摘處。

這是一樁無從分辨的故事。

更何況許季山人已故去。

這些事,又何必再去糾纏?

楊鳳只是不解:“欠山賢弟,雖則舊事如此,你亦不至為此而阻攔我等罷?”

為了舊怨擋路的話,方廣對許季山的評價想必不會像現在一樣剋制。

方廣道:“許太守罔顧律法,而欲導世人為善。我以此論荒謬,已從桓公新政,此政以法治為要,待得蓬萊大治,人皆良善,我自當至許太守墳前,提酒祭告!”

原來如此!

許季山將律法視為無用,毫不在意。

而方廣則從自身遭遇出發,認為如果律法的威懾力足夠,那麼一切事情都不會發生,治政必須首重律法。

恰好,桓志新政,其核心便是法家之學。

方廣因此而投效桓志。

楊鳳哭笑不得。

陳仲倒是饒有興趣。

他看出了方廣與近古時的法家也頗不同。

近古法家源出有二,其一為管子,其二為儒家荀子一脈,但二者的最初目的,皆是幫助諸侯以及附庸極廣的大宗派增強治理能力,提升其實力。

與當時的儒家、道家、陰陽家等等道統相比,法家的目標定得非常樸實,毫無玄虛之處,同時也可在短時間內見到實效。

但對於修士修行,法家一脈的指導之能便顯得太過薄弱,他們不關注大道,只著眼於世俗的立意,從根本上限制了法家的規模。

畢竟當世之話語權,皆在修士掌中。

近古以後,純粹的法家修士迅速消失殆盡。

直至季漢丞相諸葛亮,其涉獵廣博,道通諸家,而最終選取法家為機要,又為之填補求索大道至理的空白。

這才讓法家又有興起之勢。

陳仲曾與諸葛亮夜談天象與人事相應之理。

當時其已依據古星相之學、五行論,以及張德平驗算得出的星辰繞地而行的最新結論,規劃出了一套嚴密而周全的天人星階圖。

若能將十三道洲,乃至六海之域,盡數依照該圖展布,與天星相應。

或許天下人都將獲得不修而證之能。

到時,上古仙真駐世,賢哲遍地的勝景,未嘗不能重現。

那天人星階圖,便是以法家劃地借勢,立信治人的精要為根本,以儒家仁者愛人的追求為指引,再輔以各家學問中可借鑑處,綜合而成。

陳仲便是為此,而心甘情願,在十年前於渭水之濱,力鬥司氏三雄。

只可惜,或許天人星階圖太過宏大、完美,受天所妒。

諸葛丞相延壽之術被鍾稚叔所破,天人星階圖也毀於其時。

而當下的方廣,就與諸葛亮很像!

方廣主張以律法治政,其目的、出發點則是使蓬萊大治,人皆良善!

此是外法而內儒。

這無疑是受許季山影響而成的。

雖然,以方廣學識,恐怕遠遠不及諸葛。

但他如今才二十上下的年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