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檔案上移開,窗外的天空依然是一片暗淡的灰藍色,籠罩著整個藍星的穹頂在陽光下閃著微弱的金屬光澤。這樣的天空,已經持續了數百年。
“2197年,那場核冬天讓藍星的文明徹底斷層。”他低聲說道,彷彿在對自己,也像在對整顆星球訴說著這段殘酷的歷史。
大氣層的煙塵逐漸沉降,陽光重新灑向地球時,人類本以為黎明終於到來,卻沒想到等待他們的,是一場新的浩劫。
“當陽光重新迴歸,海洋開始變化了。”雷洛翻閱著那段歷史的資料,聲音低沉。
植物在長時間的“休眠”後,迎來了爆發性的生長,特別是海洋中的浮游植物。陽光照射進海水後,這些微小的生物開始了瘋狂的光合作用。
氧氣的濃度在短短几年內迅速上升到了異常水平,導致海洋生態系統徹底崩潰。
大量的魚類因為無法適應高氧環境而窒息,逐漸消亡。
曾經富饒的海洋逐漸變成了一片死域,散發出濃濃的惡臭。
雷洛用手指滑動著螢幕,畫面上顯示的是那場被稱為“海洋超氧化事件”的災難。
一張衛星圖上,原本湛藍的海洋呈現出一片刺眼的綠色,那是瘋狂繁殖的浮游植物覆蓋了整片水域的結果。
“整個海洋死了。”他的聲音如喃喃自語,“而且海洋的死亡,帶來了更可怕的連鎖反應。”
浮游植物的暴增不但讓氧氣濃度失控,還帶來了另一個隱患——海洋深處的甲烷水合物。
隨著海洋生態系統的崩潰,溫室氣體也被釋放到了極限。
深海中的甲烷水合物在高溫下迅速分解,大量甲烷氣體被釋放到大氣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溫室效應。
“全球的平均溫度在短短几十年內上升了7攝氏度。”雷洛看著歷史文獻中的記錄,臉色顯得異常沉重,“冰川融化,海平面迅速上升,沿海的城市徹底被淹沒。”
人類曾經驕傲的文明遺蹟,像是沉入時間深淵的屍體,被埋葬在了滔天的海浪中。
溫室效應帶來的不僅僅是環境變化,更是一場席捲全球的生存危機。
農作物因高溫而大面積減產,原本依賴海洋的國家徹底喪失了食物來源。
全球的氣候變得極端,沙漠化、暴風雨、洪澇接踵而至,倖存者們只能不斷地向內陸遷徙,試圖尋找一片可以避難的土地。
“那是一場徹底的文明撤退。”雷洛輕聲說道,“科技已經無法幫助人類解決問題,所有的努力都像是徒勞。
人類已經退無可退,在絕望的邊緣,他們將目光投向了地球之外——月星。
月星上的氦-3被認為是下一代核聚變反應堆的關鍵燃料。
如果能夠將月球資源徹底開發,人類的能源危機或許可以得到緩解。
於是,2282年,一場瘋狂的“月星掠奪計劃”被提上日程。所有的資源、科技、力量都集中在了一點,無數飛船從藍星起飛,湧向月球。
人類在月星上建立了數百個臨時基地,用機械裝置瘋狂開採氦-3。
“但這種短視的瘋狂,終究為人類帶來了更大的災難。”雷洛皺起眉頭,手指點開一段記錄——
“2283年,‘藍-月能量虹吸管’正式啟動,嘗試將氦-3從月星傳輸回藍星。但這一裝置引發了月星軌道的偏移……”
月星軌道的變化徹底打破了藍星與月球之間的引力平衡,全球的潮汐系統發生了劇烈的改變,潮汐沒了,沿海的生態系統更是直接崩潰。
“潮汐消失,海洋陷入了更深層次的停滯,而藍星的自轉也因此受到了影響。”
那一年,藍星的每天延長了37分鐘。人類本就脆弱的生態系統,被徹底擊垮了。
隨著月星軌道的進一步偏移,月星基地開始崩塌,氦-3的開採徹底失敗。人類為了這場掠奪計劃付出了幾億生命的代價,結果卻是一無所獲。
“那是歷史上最慘烈的一次失敗,也是對人類的最大警示。”雷洛緩緩起身,走到窗前,手掌貼在觀察窗的冰冷玻璃上,“如果只是為了生存,放棄一切底線,最終的結果也只有毀滅。”
經歷了數百年的混亂、災難與絕望,人類終於迎來了最後的機會。
“2439年,全人類簽訂了最後一份協議,成立了‘藍星理事會’。”
雷洛的聲音低沉,但帶著一種冷靜的力量,“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統一,但這一統一,建立在瀕臨滅絕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