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五禁(1 / 3)

《靈樞·五禁》:中醫養生的“禁忌指南”

在中醫經典《靈樞》的奇妙天地裡,《五禁》這一篇章宛如一本獨特的“健康紅寶書”,專門給咱們講述身體在不同狀況下,那些必須要避開的“雷區”。就好比咱們身體是一艘在健康海洋裡航行的大船,這“五禁”就是航線上的暗礁,得小心繞過。下面,咱就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把這古老的智慧翻譯成通俗易懂的白話文,一起瞧瞧這身體養生的“禁忌指南”到底寫了啥。

五禁開篇:身體的“紅燈警示”

“黃帝問於岐伯曰:‘餘聞刺有五禁,何謂五禁?’岐伯曰:‘禁其不可刺也。’黃帝曰:‘餘聞刺有五奪。’岐伯曰:‘無瀉其不可奪者也。’黃帝曰:‘餘聞刺有五過。’岐伯曰:‘補瀉無過其度。’黃帝曰:‘餘聞刺有五逆。’岐伯曰:‘病與脈相逆,命曰五逆。’黃帝曰:‘餘聞刺有九宜。’岐伯曰:‘明知九針之論,是謂九宜。’”

黃帝就像個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好奇娃娃,拉著岐伯問:“岐伯啊,我聽說針刺有個‘五禁’,這‘五禁’到底是啥呀?”岐伯回答:“這‘五禁’吶,就是告訴你哪些情況絕對不能針刺。”黃帝又接著說:“我還聽說有個‘五奪’呢。”岐伯說:“‘五奪’就是千萬別去瀉那些不能被瀉的情況。”黃帝興致勃勃,繼續問:“那‘五過’又是啥呢?”岐伯耐心解釋:“‘五過’就是提醒你在給人補或者瀉的時候,可別過了頭。”黃帝不罷休,又問:“‘五逆’又是啥意思呢?”岐伯回答:“要是病情和脈象對著幹,這就叫‘五逆’。”黃帝最後問:“還有個‘九宜’呢?”岐伯笑著說:“只要你明明白白地掌握了九針的理論,這就是‘九宜’啦。”

您瞧,這黃帝一連串的問題,就像在探索一個神秘的寶藏地圖,而岐伯就像個經驗豐富的老向導,一點一點地給黃帝,也給咱們揭開中醫針刺奧秘的面紗。這“五禁”“五奪”“五過”“五逆”“九宜”,就像身體給咱們發出的各種訊號,有紅燈警示,也有綠燈放行,得好好分辨。

五禁詳解:身體的“危險區域”

“黃帝曰:‘何謂五禁?願聞其不可刺之時。’岐伯曰:‘甲乙日自乘,無刺頭,無發矇於耳內;丙丁日自乘,無振埃於肩喉廉泉;戊己日自乘四季,無刺腹,去爪瀉水;庚辛日自乘,無刺關節於股膝;壬癸日自乘,無刺足脛。是謂五禁。’”

黃帝追問道:“那到底啥是‘五禁’呢?快給我講講啥時候不能針刺。”岐伯說:“在天干為甲乙的日子,這時候木氣正旺,就像樹木生長正猛,可別針刺頭部,也別在耳朵裡做那種像揭開蒙蔽之物(發矇)的針刺操作。在丙丁日,火氣正盛,就像大火熊熊燃燒,別在肩膀、喉嚨的廉泉穴位做像振落塵埃(振埃)那樣的針刺。戊己日呢,土氣旺盛,而且和四季都相關,這時候千萬別針刺腹部,也別做那種像去除多餘水分(去爪瀉水)的針刺。庚辛日,金氣當令,如同金屬質地堅硬,別針刺大腿和膝蓋的關節部位。壬癸日,水氣強盛,像水流滔滔不絕,別針刺小腿部位。這就是‘五禁’啦。”

您看,這就好像身體在不同的時間,給不同的部位貼上了“危險,請勿靠近”的標籤。就像咱們玩遊戲,每個關卡都有特定的規則,違反了就可能“game over”。在這些特定的日子裡,針刺這些部位,就像在身體的“危險區域”玩火,一不小心就會惹出大麻煩。

五奪之慎:身體的“虛弱底線”

“黃帝曰:‘何謂五奪?’岐伯曰:‘形肉已奪,是一奪也;大奪血之後,是二奪也;大汗出之後,是三奪也;大洩之後,是四奪也;新產及大血之後,是五奪也。此皆不可瀉。’”

黃帝又好奇地問:“那‘五奪’是啥情況呢?”岐伯說:“如果人的肌肉已經明顯消瘦,就像皮包骨頭了,這是第一種‘奪’的情況,就好比身體的‘糧草’已經嚴重不足。大量失血之後,身體裡的血液像決堤的河水一樣流失,這是第二種‘奪’。出了大汗以後,身體裡的水分像被太陽曬乾的小池塘,這是第三種‘奪’。嚴重腹瀉之後,身體的營養和水分像坐滑梯一樣快速流失,這是第四種‘奪’。剛生完孩子或者又一次大量失血之後,身體就像被打劫了一樣虛弱,這是第五種‘奪’。出現這些情況,身體已經虛弱得不行了,可千萬別再用瀉法去折騰它啦。”

這“五奪”就像身體虛弱到了極致,發出的“求救訊號”。這時候要是還對身體用瀉法,就像在一個已經搖搖欲墜的房子上再踹一腳,房子肯定得塌。咱們得像照顧生病的小寶寶一樣,小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