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淨鞭連響三聲,聖上於龍椅端坐,早朝正式開始。
文武百官紛紛朝拜,高呼萬歲之聲響徹朝堂,禮畢之後,各自退至班列就位。
此時,只見虢國公尉遲恭大步出列,當殿向聖上叩見。
聖上一眼瞧見,頓時龍顏大悅,說道:“朕許久未曾見到王兄,想來王兄是鑄佛完工,特來繳旨的吧?”
尉遲恭恭敬上前,奏道:“鑄佛工程尚未完工,只因老臣久未瞻仰天顏,心中掛念,故而前來,且有表章上奏朝廷。”
站在一旁的成親王李道宗,見尉遲恭力保薛仁貴,心想倘若聖上準了他的奏請,那可如何是好?
於是,他也急忙踏上金階,奏道:“萬歲,尉遲恭未奉聖旨,擅自私進長安,且在朝房之中,公然毆打親王,將老臣的兩顆門牙打落,懇請萬歲治他的罪!”
尉遲恭聽後,立刻反駁道:“皇叔進朝房時,不慎從馬上跌落,這才撞落了門牙,此事現有文武百官為證,魯國公程咬金也親眼所見。”
聖上聽了,心中半信半疑,遂宣魯國公程咬金上殿。
程咬金快步走上金階,跪地俯伏。
聖上說:“王兄,此事究竟如何?”
程咬金不慌不忙地奏道:“回稟萬歲,皇叔進朝時,許是心情急切,加之年事已高,在馬上一個不穩跌了下來,這才偶然跌落門牙,此事屬實。”
萬歲爺聽了這番話,低頭沉思片刻,說道:“皇叔退班吧。”
李道宗此番吃了個大虧,卻也無可奈何,只得灰溜溜地退回到班列之中。
聖上接著細細檢視尉遲恭所呈的奏章,隨後說道:“尉遲王兄,薛仁貴因奸不從,打死朕的御妹,朕對此深惡痛絕。朕曾降旨,若有人膽敢保救他,便與本犯同罪。王兄與朕一同歷經患難,朕又怎會捨得將你治罪?傳朕旨意,殿前指揮速速前往牢中,將薛仁貴押解出來,午時三刻於法場處斬,而後前來繳旨。”
殿前指揮領了聖旨,即刻前往牢中,將仁貴捆綁妥當,一路押解至法場。
王茂生聽聞此訊,悲痛欲絕,一路大哭著趕到法場,為仁貴舉行活祭。
尉遲恭見自己所奏的本章未被聖上準允,反倒眼見仁貴被綁赴法場,心急如焚,連忙吩咐左右:“快將我的鞭抬來!”
左右侍從趕忙將鞭取來,尉遲恭伸手接過,大步流星踏上金階,說道:“聖上既然不準老臣的諫言,卻為何又要立刻將仁貴斬首?這鞭乃是先皇親賜,上面刻有幾行字,懇請萬歲御覽!”
然而,天子卻仿若未聞,徑直傳旨駕退回宮。
尉遲恭見狀,焦急萬分,心中暗自思忖:難道身為臣子,還真能拿起鞭來打君王不成?這成何體統!
可如今又實在無計可施,無奈之下,他只得在萬歲身後一路跟隨,口中高聲呼喊:“萬歲,求您赦免薛仁貴的罪行!”
待朝廷大隊人馬進入止禁門後,門隨即緊閉,尉遲恭被攔在門外,無法再往裡進。
他無計可施,只得對著緊閉的門高聲呼喊:
“薛仁貴有十大功勞,在海灘之上更有救駕之功,萬望萬歲準了老臣的諫言,放了薛仁貴。不然,有功之臣心中定然不服。老臣斗膽冒犯天顏,懇請聖上開恩寬赦。”
不一會兒,內監傳出聖旨:“薛仁貴犯下十惡不赦之罪,罪無可恕,老千歲不必苦苦上奏。明日早朝,再詳細商議此事。”
尉遲恭聽聞此言,心中怒火中燒,說道:“此鞭乃是先君所賜,上可打昏君,下可打奸臣。好言相求無用,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說罷,他用盡全身力氣,大聲吼道:“昏君聽著,當真不赦免薛仁貴?”
內使回道:“聖旨已出,無法更改,老千歲請回府吧!”
尉遲恭見難以保救薛仁貴,心中一橫,心想:且待我打進宮門,與這昏君拼個你死我活,無論如何也要救下仁貴的性命。不然,日後我有何顏面在朝中立足?
於是,他拿起竹節鋼鞭,對著止禁門狠狠抽去。只聽得 “啪” 的一聲巨響,那鋼鞭竟斷為十八截。
尉遲恭大驚失色,喃喃自語道:“不好了,當日師父曾有言:鞭在人在,鞭亡人亡。”
他又抬眼看向門上所寫的 “止禁門” 三字,心中明白:宮中止禁門,無論何等大臣,若無宣召,都不準到此;倘若未經宣召擅自來到此處,按律當斬。我原本仗著這條鞭,如今鞭已斷,我又怎能出得去?也罷!看來性命難保了。
他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