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後。
一日,萬歲駕臨早朝,文武百官朝拜完畢,聖上對程咬金說道:“程王兄,到如今還有何話可說?”
程咬金無可奈何,也深知無法再保救薛仁貴。
殿下的秦、羅、尉遲等諸位公爺,聽聞此言,如遭雷擊,面面相覷,皆不敢上前保救。
聖上當即降旨,將薛仁貴綁赴法場斬首,而後回來復旨。
旨意一下,薛仁貴便被捆綁著押走。
說來也巧,此時,徐茂公在漢陽府的賑濟事宜剛好結束,前來回朝廷繳旨。
他途經法場,見正要處決薛仁貴,急忙高呼:“刀下留人!”
指揮見是英國公徐千歲,哪敢輕易動手。
徐茂公快步來到殿上,在金階前俯伏復旨。
聖上見到徐茂公,龍心大悅,問道:“先生在湖廣賑濟饑民,想來已經完成了吧?百姓情況如何?”
徐茂公奏道:“湖廣漢陽府前年遭遇大荒,蒙萬歲洪恩,數百萬百姓得以活命。今年麥子豐收,百姓都已安穩度日,如今特來複旨。老臣今日回朝,路過法場,見正要處決薛平遼,已命人刀下留人,懇請聖上準我保救他。”
萬歲道:“他犯下十惡不赦之罪,朕今日一定要將他斬首,先生不必再管此事。” 徐茂公卻奏道:“老臣也是奉旨前來救薛仁貴。”
萬歲疑惑道:“徐先生莫不是糊塗了,只有寡人的旨意,哪有其他人能假傳朕的旨意?”
徐茂公說:“萬歲,三年前您曾降過旨意,老臣正是奉此旨意行事。”
聖上愈發不解,說道:“先生越發荒唐了,三年前,朕何曾有過這樣的旨意?” 徐茂公緩緩說道:
“萬歲前年在三江越虎城外打獵時,老臣曾奏明會遇見賢臣,但此人福分淺薄,過早面見君主不利,需得三年福運圓滿才行。
當時老臣懇請陛下暫且不要見他,待三年後班師回朝,再相見也不遲。
陛下當時還說:‘早見朕三年,難道他還要折壽不成?’老臣回稟:‘壽數倒是不會折損,只怕會有三年牢獄之災。’
陛下又說:‘卿這話說得越發離譜了,這牢獄之苦,只有寡人能決定,誰能將他關在牢裡?如今既然有心相見,就算是應夢賢臣,將來若犯了十惡大罪,寡人也只會將功折罪,不會把他關進天牢。’
老臣接著奏道:‘萬歲金口玉言,既然如此,日後薛仁貴若有違條犯法之罪,懇請陛下赦免他。’承蒙吾主應下:‘自然赦他。’所以,老臣今日正是奉三年前萬歲的旨意而來。”
貞觀天子聽後,微微點頭,問道:“先生有何主意?”
徐茂公說:“如今可仍將薛仁貴發回天牢,明年秋後再行處決。”
天子道:“就依先生所奏。”
於是傳旨,將薛仁貴放回天牢。
萬歲龍袖一揮,駕退回宮。
程咬金等諸位公爺,今日見要斬殺薛仁貴,卻又無法保救,心中焦急萬分。
見徐茂公上朝,滿心歡喜,以為定能救下薛仁貴,沒想到還是將他發回了天牢。眾人疑惑不解,程咬金上前問道:“二哥,許久不見,方才聖上似有赦免之意,二哥為何又讓他迴天牢?”
徐茂公說:“兄弟有所不知,天數已定,他命中註定有三年牢獄之災,即便提早出來,也會波折不斷,聖上終究會心存疑慮,說不定還會生出其他事端。等他明年平平安安出來,豈不更好?”
眾人無奈,只得各自回府。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又一年即將過去。
西番西涼國一位元帥,名叫蘇寶同,他是蘇定方之孫、蘇鳳之子。國王封他為掃唐滅寇大元帥,坐鎮鎖陽城,與陝西交界。
這一日,蘇寶同差遣使臣來到長安。
這時恰逢萬歲駕臨早朝,黃門官啟奏道:“有西涼國差官求見。”
天子道:“宣他進來。”
使臣來到金階,俯伏在地奏道:“番邦使臣楊魁叩見,願天朝聖主萬壽無疆。今有番表一道,呈獻聖上御覽。”
朝廷道:“呈上來,是何表章?”
番使楊魁將表章呈上,接本官轉呈至龍案,天子開啟一看,上面寫著幾行字:
掃唐滅寇蘇元帥,三世仇冤要報仇;
手下雄兵千百萬,要滅唐朝盡九州。
戰書到日休害怕,不奪長安誓不休;
若要我邦不興兵,唐主稱臣自低頭。
唐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