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薛仁貴點起大隊雄兵 —— 足有十萬之眾,浩浩蕩蕩調出城來,在城外扎住營頭。
如此一來,唐營一共聚集了十七萬兵力,營帳連綿,旌旗招展,威風凜凜。
薛仁貴與八員總兵一同屯紮在帥營左右,前後帳房佈置得層層密密,堅堅固固,仿若一座鋼鐵堡壘。
不知不覺間,日已西斜,城上李世民與諸將見諸事妥當,便下令關閉東門,徑直前往銀鑾殿,登上龍位。
殿中早已備好御酒,眾人舉杯暢飲,專等第三天看蓋蘇文如何破那龍門陣,氣氛既緊張又帶著幾分期待。
城外,蓋蘇文灰溜溜地退回御營,來見狼主高建莊王。
高建莊王早有安排,先傳令設酒,御營中頓時燈火通明,燭火搖曳,大擺筵席。
二位王爺高坐上位,蓋蘇文心懷忐忑地坐在旁首,底下數席文武大臣依次而坐。
眾人共飲三杯之後,高建莊王放下酒杯,目光投向蓋蘇文,問道:
“元帥,你擺三陣,唐將盡皆識破。他只擺得一陣,你就目瞪口呆,這般模樣,豈不被大唐兵將恥笑麼?”
言語間雖有責備,卻也帶著幾分無奈。
蓋蘇文連忙起身,奏道:
“狼主不知,臣所擺三陣,皆是出自陣書,想必那薛仁貴平日裡也將這些兵書研讀透徹,故能輕易識破。而這薛仁貴所擺之陣,書上並無記載,定是他自行編造的亂陣,分明是想刁難於我,所以臣才稱不識。
待三天後臣調遣人馬,容我破陣,那時定要殺得他們血濺成河,屍骸堆積。至於那陣名,識與不識又何妨。”
言語間透著一股狠勁。
高建莊王聽後,微微點頭,笑道:
“倒也說得有理。元帥乃我邦能人,待破陣之日,孤家發八員猛將,雄兵十萬由你帶去,陣即破矣。”
蓋蘇文聞言,心中稍安,連忙稱謝,酒散之後,便回營安歇,心中卻仍在思索著破陣之法,輾轉難眠。
唐營中,薛仁貴與八員總兵在營中擺開酒宴,眾人圍坐,把酒言歡。
薛仁貴率先開口,說道:
“八位兄弟,想當年本帥在山西時,那日子過得苦楚不堪,三次投軍,皆被張士貴那奸詐小人所欺,將我隱藏在前營做火頭軍。
多虧了數位兄弟不離不棄,不願為旗牌,甘願與我一同做火頭軍,同居一處。一路上我們屢立戰功,卻盡被奸臣冒領,害得大家不能早見君王,享榮華富貴,受苦多年。
如今幸蒙聖恩,封我為天下招討,才得以成為元帥。爾等也因功受封總兵爵祿,我九人這才能幹功立業,征剿番邦,盡心報國,一路走來,從未藉助老少眾將之力。
今蓋蘇文要破我龍門陣,那是他自不量力,命該休矣。我前番在中原探地穴時,曾受玄女娘娘法旨,說要平服青龍一十二年,如今算來,足足十二年了,況且今朝仙師李大人又說欲服青龍,定擺龍門陣,正應在三日後。龍門陣中,大家務必多用心擒捉敵軍,如此方能成功班師,我九人功勞定非小矣。明日須聽本帥調遣。”
八人聽聞,喜笑顏開,紛紛舉杯,大聲道:
“這個自然。若能平服東遼,我等俱聽哥哥號令,用心擒捉,立功標下。”
言談半夜,眾人酒興漸消,各歸營帳安歇一宵。
次日清晨,元帥薛仁貴早早起身,傳令將士,命他們對著番營方向高搭五座龍門,眾人忙碌,不消半日,將一切佈置得妥妥當當,完成整備。
一時間,火炮火箭排列整齊,強弓硬弩蓄勢待發,鉤鐮短棍一應俱全,長槍大刀鋒利無比,端正銳利,盔甲嶄新鋥亮。
第二天,眾軍兵飽食一頓,精神抖擻。
薛仁貴一聲令下,大軍迅速調齊隊伍,扯起營盤,士兵們忙忙打扮,頂明盔,披亮甲,旌旗招展,獵獵作響。
大軍內按五色沖天大纛旗領隊分班,八總兵裝束齊整,端坐戰馬,威風凜凜地兩旁站立,薛仁貴自執大旗一面,領隊分排四面八方,鳴鑼擊鼓,調東南,按西北,頃刻之間,一座更為宏大、更為精妙的龍門陣便擺完全了。
五座巍峨的龍門,依循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序,分別豎置了各色旗幡。
旗幡在風中烈烈舞動,似是在向天地宣告著即將到來的大戰。
轉瞬到了第三天,薛仁貴於陣內巧施諸多暗計。
四周,長槍似林,劍戟如麻,森然林立。
火炮、火球早已架起,黑黢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