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越虎城。
李世民這一日問軍師徐茂公道:
“朕想薛仁貴與張士貴各去破關,有八十餘天,為甚還不來繳旨?一定這兩座關上強兵勇將眾多,所以難破。”
徐茂公笑道:
“這個自然,只在這兩天內,就有一處繳旨了。”
君臣正在言談,外邊軍士報進來說:
“啟上萬歲爺,城外來了八員將官,都有坐騎,手內還有槍刀器械,口稱與薛仁貴生死弟兄,要見萬歲的。”
李世民聽言,說聲:
“徐先生,可放得進來?不妨事麼?”
徐茂公說:
“陛下,不妨。這八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厲害異常,乃應夢賢臣的結義好友,東遼大小功勞,他們也有一半在內的。陛下降旨宣他們上殿,就可加封八人爵祿了。”
李世民大喜,一道旨意降出。
不多一會,八人下雕鞍,放下兵器,上銀鑾殿來,俯伏銀階,說:
“萬歲龍駕在上,小臣們姜興本、姜興霸、李慶先、李慶紅、王心鶴、王心溪、薛先圖、周青朝見我皇,願陛下萬歲萬萬歲!”
天子李世民龍顏大悅:
“卿等平身。寡人也聞得八位愛卿有功於社稷,朕今加封為隨駕總兵。”
八人歡喜,謝了恩,參見了元帥尉遲恭,與眾爵主見禮。
這時外邊軍士又報進來說:
“啟上萬歲爺,薛仁貴現在外邊,要見萬歲。”
李世民聽言大喜,降旨快宣。
軍士往外宣進。
薛仁貴俯伏銀階說:
“陛下龍駕在上,小臣薛仁貴奉我王旨意,前去攻打白玉關,不上一二天,就取關頭。速到中原,救了殿下千歲,才得今日到東遼來繳旨。”
李世民聽了,心中不明白,說:
“小王兄幾時往中原,救哪個殿下?你且細奏明白。”
薛仁貴道:
“陛下有所不知。張士貴父子領兵到摩天嶺,無能可破,私開戰船,反往中原,欲殺殿下,思想登基。臣受軍師錦囊,叫我破了白玉關,得了東遼一騎賽風駒寶馬。那寶馬在大海上行走,如履平地,臣即騎寶駒星夜飛赴到中原,同駙馬殷千歲追到大國長安,已經把張士貴父子拿下天牢,等我皇班師,然後按其國法。又曉夜兼行,復到東遼來,保萬歲平定東遼。”
李世民說:
“有這等事?小王兄真乃異人了。在東遼救了寡人,又在長安救了皇兒,復又往東遼來救寡人,正所謂百日兩頭雙救駕,其功浩大。朕意欲加封,奈何急切間少有掌兵空職去補,如何是好?”
尉遲恭上前啟奏道:
“陛下在上,臣年邁無能,不堪執掌兵權,願把帥印託小將軍掌管。”
李世民說:
“若得尉遲王兄肯交帥印與小王兄,朕即加封為天下九省四郡都招討平遼大元帥之職。”
尉遲恭道:
“某這顆帥印,秦府中所得,不知吃了多少虧,就是兒子也不放心付自己執掌,今看小將軍一則武藝精通,本事高強,二來一定前生有緣,我心情願交付與你,安然在小將軍標下聽用。”
薛仁貴推辭道:
“這可不敢。老元帥乃開國勳臣,又執掌兵權,深明大義。小臣不過是一介寒儒,略通些韜略,自當在老元帥麾下執鞭垂鐙,學些智謀,承蒙如此洪恩,怎敢奢望執掌兵權?”
李世民說道:
“朕今作主,小王兄不必再奏,就在此當殿披紅,掌掛帥印。欽賜御酒三杯。”
薛仁貴不敢再推辭,口稱:“願我皇萬歲萬萬歲!”
薛仁貴如今當了元帥,心中歡悅不過。
有底下這些武職官,一個個上前參見一番。
周青、李慶先、王心鶴等八人,走了進來,叫聲道:
“元帥哥哥,小將兄弟們參見。”
薛仁貴說道:
“阿呀,兄弟們不消了。你們因何得知為兄在此,從哪裡尋來的?”
眾弟兄說:
“哥哥,我們那日打獵回到藏軍洞,不見了哥哥,害得我們滿山尋遍,忽遇那老婆婆到來,說起哥哥保駕幹功立業去了。兄弟們要見哥哥,便相隨婆子來到這裡。”
薛仁貴說道:
“嗄,原來如此。可笑張士貴父子,把我們埋沒,冒奪功勞,不想今天我們還有出頭日子,今張士貴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