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長安城中。
丞相魏徵急急忙來到金鑾殿,太子殿下李治臨朝,便俯伏金階說:
“殿下千歲在上,臣昨夜得一夢兆,甚為奇怪。”
殿下李治說道:
“老王伯,未知什麼夢兆?”
丞相魏徵說道:
“臣昨夜夢中,見我三弟秦瓊來到床前,諫言幾句道:‘你為掌朝宰相,為何這等不小心?萬歲到東遼,把殿下託你保護,權掌朝綱,料理國家正事,今日下三兩日內,有朝中奸臣謀叛,欲害儲君,你為何不究心查訪,四門緊閉。過了三天,決無大事。若不小心,弄出大事,你命就罪該萬死了。’臣此夢兆甚是奇怪,朝中哪個是奸,哪個是佞,叫老臣也無處去查。”
李治說道:
“秦老王伯在日,盡心報國,一片忠心,今死後有這番言語,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他說把城門緊閉三天,決無大事,不免降旨,今日就把四門緊閉,差將守城。”
丞相魏徵傳下令來,把城門緊閉了,君臣們在金鑾殿上議論紛紛。
到了次日早上,張士貴父子領兵到了長安城,往上一看,只見光大門早已緊閉,吊橋掛起,心中驚駭,說道:
“我的兒,為什麼光大門關閉,難道有人通了線索,預先防備我們前來,所以把吊橋高掛,四城緊閉?”
長子張志龍說:
“爹爹,我們從東遼國來,人不知,鬼不覺,何人知道我父子存反叛之心,先把城門緊閉起來?必然是有別樣事情。今日可對殿下說,朝廷奏凱回朝,自然開城,放我們進去。”
張士貴說:“這也有道理。”
連忙帶馬到護城河邊,叫一聲:
“城上的,快報與殿下得知,今萬歲爺奏凱班師,歇馬登州,先差張士貴在此,要見殿下,快快開城。”
那城上軍士一見,說:
“大老爺,請候著,待先去報殿下,然後開城。”
張士貴道:“快去通報。”
軍士來到午門稟知,黃門官上殿奏說:
“殿下千歲在上,外邊有三十六路都總管,七十二路總先鋒張士貴到了。說朝廷聖駕今已班師,先差張士貴來見殿下,望千歲降旨開城。”
李治殿下聽報父皇班師,喜之不勝,立刻降旨,去放張士貴進城。
丞相魏徵連忙止住道:
“殿下千歲且慢。秦三弟託夢,原說要把城門緊閉三天,才無大事。剛剛昨日閉城,才得二天,就有張士貴父子到來。萬歲奏凱還朝,豈可預先無報,事有蹺蹊。臣看張士貴父子短頸縮腮,將來必有反叛之心,不可亂開,且往城上去問個明白。”
李治說:“老王伯言之有理,快到城上去。”
群臣上馬,帶了文武大臣,離了午門,上城頭一看,只見張家父子人等,滿身結束,坐馬端兵,後有數千雄兵,擺列隊伍,滿面殺氣。
丞相魏徵問道:
“張先鋒班師了麼,陛下聖駕可曾到否?”
張士貴聽言抬頭,一見殿下同魏徵在城上,心內歡悅,連忙應道:
“正是。陛下奏凱班師,歇駕登州,先差小將到來,料理國家大事。未知光大門為何緊閉?望老丞相快快開城。”
丞相魏徵說:
“我受秦元帥夢中囑託,他說今日有奸臣不法,欲奪天下。叫我緊閉城門,待朝廷親到長安,然後開城。今陛下已在登州,不日就到,張先鋒請外面紮營安歇,待等聖駕到了,一同放你們進來。”
張士貴聽見此言,嚇得渾身冒冷汗,說:
“好個秦瓊,你死在陰間,還要來管國家大事。也罷!”
於是叫一聲道:
“老丞相,我實對你說,朝廷與眾大臣被番兵圍困在越虎城中,並無大將殺退,小將焉有神仙手段去救萬歲,想來君臣不能回朝的了,因此我把戰船齊開到中原。想殿下年輕,不能理國家大事,不如讓我做幾時,再讓你做如何?”
丞相魏徵大怒,喝道:
“呔!你這該死的狗頭,朝廷有何虧負了你,卻如此喪心!既然萬歲有難在番邦,理當盡心救駕,才為忠臣,怎麼私到長安,背反朝廷?幸虧秦元帥陰靈有感,叫我緊閉城門,不然被你反進城來,我與殿下性命難保。”
張士貴說道:
“魏徵,你不過一個丞相,難道我張士貴立了帝,少了你一家宰相職分麼?快快開城,放我進去就罷!若有半句不肯,我父子攻破城門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