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雲拱手。
“主公與我在京師與董卓交割,待交割完畢後,我與主公率500騎兵先行趕赴虎牢關。子龍將軍率1500騎軍斷後。若遇追擊,且戰且走,許敗不許勝,將追兵引至大伾山。待三將軍伏兵殺出後,再殺他個回馬槍!”
“喏!”
“主公,可派人去董卓處下書,約定三日後在洛陽東門交接。”
董卓大營。
董卓拿著劉忠的書信,心中十分的高興,立即召集麾下文武商討入洛陽之事。
“那劉忠下書信與我,三日後在洛陽東門交接。諸將如何看呢?”
“主公,那劉忠掌控洛陽,就是掌控了天下大權,如今卻無故讓與主公,實在令人費解。還望主公謹慎行事,以免中計啊!”董卓麾下一謀士站出來刷一刷存在感。
“汝何出此言?”不等董卓表態,李儒就呵斥起來。促成那賈詡換洛陽的正是李儒,你這麼說,不是給我上眼藥嗎?“那劉忠掌控朝廷,不過是依仗兵革之利,欺那袁本初無能!如今主公大軍壓境,劉忠區區5000人馬,若不拱手讓出洛陽,主公只要動動手指,頃刻之間便可將其化為齏粉。這洛陽城,他敢不讓?”
“報……”正在這時,一名傳令兵匆匆跑進大帳。
“何事?”
“主公!探馬來報,劉忠麾下大將高順領1000步卒,趙飛領2000步卒,先後奔虎牢關而去!”
“再探!”
“喏!”那傳令兵拱手施禮就退出了大帳。
“恭喜主公!”李儒立即向董卓抱拳施禮,滿臉都是笑容。
“我有何喜啊?”
“主公!劉忠區區5000人馬,如今3000人馬兵發虎牢,無非是要將虎牢關掌控在手中,這是劉忠準備跑路了!那劉忠三日交割之言,必為真實。主公即將入主中樞,掌天下大權,難道不值得恭賀嗎?”
“文優之言,甚合我意!甚合我意!”董卓哈哈大笑起來,心中極為得意。“諸將,三日之後,三軍齊發,兵進洛陽!”
“主公且慢!”又有一名謀士站了出來:“敢問主公,我西涼全軍入京師,執掌朝廷的主公也?袁氏也?”
“胡言亂語!”李儒斥責道:“我西涼大軍千里而至,難道是為了他袁氏嗎?”
“主公!”那謀士並未理會李儒,繼續向董卓進言:“那袁氏幾次來使,囂張跋扈,某也知之!袁氏自認太傅袁隗曾為主公舉主,視主公為門生下吏。之所以詔主公入京,無非是借主公之力對付劉忠,自家取而代之!如今主公提大軍入京師,自掌朝廷大權,那袁氏謀劃落空,豈能不視主公為寇仇?”
“那又如何?袁氏連劉忠都奈何不得,又能奈何得了我董卓?”董卓大怒道。
“主公,太傅袁隗畢竟乃主公舉主。主公若和他袁氏爭鬥,恐失天下人望!”東漢王朝乃是二元君主制,舉主就相當於皇帝之外的又一個主君。董卓自己就是一方諸侯,若真的和袁氏翻臉,以後他的麾下反起他來,那就沒有絲毫的心理負擔了。
董卓深知這一點,自己可以不把袁氏當回事,但是絕對不能公開這麼說。董卓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回應該謀士,只是瞪大雙眼怒氣衝衝的瞅著他,氣氛頓時尷尬起來。
“此言大謬也!”李儒眼見董卓就要爆發,慌忙站出來斥責那謀士:“那袁隗是主公舉主不假,然主公豈能因私情而廢國家大事也?袁氏四世三公,久在京師中樞,卻懦弱無能,方有十常侍之亂、洛陽兵亂!主公入主京師,輔佐聖主,乃萬民之望!豈能因曾受袁氏恩惠,將大權拱手相讓,置天下萬民、大漢江山而不顧?”
李儒一番話,讓董卓臉上的憤怒逐漸消失,慢慢的變成了笑意。那謀士深知董卓的性格和殘暴,不由的為自己捏了一把汗。董卓出身西涼漢人大族,久居西涼,多與胡人打交道。如今麾下士兵也有不少湟中義從胡兵和秦胡兵,難免有些胡人思維,對於漢人這些價值觀認可度並不是特別的高。自己提起這些,董卓又豈能認可?
那謀士也算是有急智,慌亂之中還能往回找補:“文優誤解吾意也!吾並非讓主公讓勸於那袁氏!只是袁氏狡詐,主公不能不防啊!那幷州丁原在側虎視眈眈,劉忠在時,袁氏能聯合主公。那主公執掌了朝廷,那袁氏會不會聯合丁原呢?主公不可不防!”
“說的有些道理!”董卓雖然性躁殘暴,倒也能從善如流。“這可如何是好?難道這洛陽門戶大開,我卻只能看不能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