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招兵買馬(1 / 2)

涿郡的招募郡兵和招募流民屯田的工作進行的非常順利。在不斷提高徵兵標準的情況下劉忠依然招募到了5000新兵,再加上原有的郡兵3000來人,一共就有了8000郡兵。這幾乎就是以涿郡之力養兵的極限了。

但是趙雲率領的500破虜營和1000屯田軍,也需要劉忠自己想辦法供養,這就成了涿郡很大的負擔了。好在是劉忠賣官大賺了一筆,劉虞為了讓劉忠早日有抗衡公孫瓚的實力,在糧草軍械上也多有偏向,劉忠才勉強能夠養這近萬的兵。

當然,在劉忠看來,此時的軍制是有很大問題的。比如說那郡兵,不但要承擔守衛邊境、參與平叛等軍事任務,還要負責維持治安、日常巡邏、防範盜賊,甚至還要參與一些地方工程的建設。

這毫無疑問會削弱郡兵的戰鬥力。不過目前大漢朝廷尚有餘威,地方州郡的自主性還沒有那麼大,劉忠也不敢成為眾矢之的,對軍制進行大改。不過這也難不倒劉忠,掛羊頭賣狗肉的事情還是做的十分順手。

在劉忠還是屯田都尉的時候就跟隨劉忠,基本上全盤接受了劉忠訓練新兵的那一套,且忠心有絕對的保證。劉忠直接把趙順提拔成為教閱司馬,專門負責訓練郡兵。

待郡兵完成初步的訓練之後,再根據軍士的實際情況,把郡兵分為步兵和騎兵,分別送到高順和趙雲麾下進行進一步的訓練甚至是實戰。

高順和趙雲麾下的軍士,不再負責維持治安、日常巡邏、防範盜賊,地方工程的建設,專門負責作戰等軍事、戍邊等軍事任務。

高順在下軍營的時候,就成為了軍司馬。劉忠表奏高順為涿郡郡尉,名義上統領全部郡兵,負責涿郡的所有軍事行動。但實際上劉忠讓高順只負責涿郡的步兵,而騎兵都是交於趙雲統領。

在訓練中不合格、被淘汰的郡兵,則專門編成一營,負責維持治安、日常巡邏、防範盜賊,地方工程的建設等行政任務。

劉忠作為靈魂穿越者,自然是知道“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道理。雖然現在由於賣官掙了一筆快錢,再加上劉虞的支援,錢糧的壓力並不算特別緊張。但是要想最終在這東漢末年站穩腳跟,錢糧器械還是要自給自足才好。尤其是糧草,那是堅決不能讓別人卡住脖子。可以說,在這個年代,誰能夠讓老百姓和當兵的吃飽,那基本上就會天下無敵。

因此,劉忠將郡兵的事情捋順了之後,就完全交給了趙雲、高順、趙順三人去負責。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就花在了怎麼搞地、怎麼增產上了。

根據劉忠的瞭解,這個時代的產量換算到後世,一畝地也就150斤左右,要知道後世的產量可是能夠達到1000多斤。像紅薯、土豆等甚至能產六七千斤、上萬斤。

不過紅薯、土豆都是明朝時期才傳入,劉忠此時也只能想想而已,不奢望自己能得到種子。劉忠想來想去,要想增產增收,也只能在肥料上打打主意,再利用地廣人稀的優勢,看看能不能大規模的養養雞和豬了。

劉忠是相信高手在民間的,也許有人就掌握著增產增收的方法,但是由於這個時代官府根本不重視這個,人家也敝帚自珍,作為家族的秘密傳承,因此得不到大規模的推廣。

劉忠給全郡下了一條太守令,凡是能夠讓糧食增產增收一定程度的,官員官升一級,若是普通百姓則直接徵募為田曹掾史。考慮到許多百姓訊息閉塞,沒有官員的傳達,百姓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太守令,劉忠特意又補充了一條,誰能夠發下治下有這樣的人,並舉薦給郡守府,一旦能夠增產增收,舉薦人也同樣官升一級。

此令下達之後,自薦而來的,受他人舉薦而來的,還真是不少。劉忠雖然前世出身也是農村,但是對於農村農活也是一知半解,好多隻是知道個大概,並不能分辨這些人是不是真有本事,乾脆都送到蘇雙那裡。

說會堆肥的,給你幾畝試驗田,明年看分曉。說會養雞養鴨養豬的,也給你劃出幾畝地,讓你去施展本事。當然還有些說自己會呼風喚雨,保證風調雨順的,劉忠給他吃一頓竹筍炒肉就趕了出去。

萬事開頭難!劉忠來涿郡的前幾個月就這樣忙忙碌碌的過去了。

郡兵那邊有趙雲、趙順、高順他們管著,也算是井井有條。屯田點雖然由於大規模的招募流民,已經有8個了,但是蘇雙麾下這兩年也培養出了不少好手,倒也是有條不紊穩步推進。郡丞也是個老實穩重的人,處理起政務來也讓劉忠滿意,劉忠乾脆放手讓郡丞去幹,只有些重大的決策和人事任命,劉忠才會插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