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不過一區區300石的典農都尉,如何能夠擔此重任呢?”劉忠努力做出誠惶誠恐的樣子。
“哎!愛卿勿慮!”劉宏以為劉忠想要官職。“朕直接任命你為校尉不就行了?”
“陛下,臣並非是為了官爵。若陛下突然啟用臣,那大將軍何進和十常侍的目光都在臣身上,對陛下組建新軍不利!此事還是要蹇碩出頭,這樣十常侍以為自己抓到了軍權,自然不會反對。大將軍只會以為這是十常侍和他爭權奪利的手段,自然也會盡全力去對付十常侍。這樣陛下只需要坐山觀虎鬥即可!”
劉忠可不想成為眾矢之的,目前自己也不具備這樣的實力,還是讓蹇碩去出頭最好。自己能夠跟在蹇碩之後,謀一營校尉之職,實權在握就滿足了。到時候自己和趙雲聯手,在這京城之中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了。更為重要的是,這樣不顯山不漏水,關鍵時刻才能起到一錘定音、扭轉乾坤的效果。
“既然如此,朕令蹇碩和你聯絡。你們商量個萬全之策,讓蹇碩報朕。此事朕交給蹇碩辦理,你在暗中協助就好。”劉宏說完,又怕劉忠不盡全力,於是又給劉忠許諾道:“辦好了此事,那蹇碩為上軍校尉,朕就許你一箇中軍校尉!”
“謝陛下,臣肝腦塗地,以報陛下隆恩!”校尉在東漢是比二千石的官,上面只有中郎將、衛將軍、車騎將軍、驃騎將軍、大將軍了。想想自己本來只是個300石的典農都尉,如今一躍成為比二千石的官,心中不免也有些激動。
想想自己的結義兄弟劉備,剿滅黃巾立下功勞無數,最後也就給了個縣尉,三二百石的小官。自己只是給皇帝獻了個小策,就成了比二千石的官。聽說劉備、關羽、張飛已經跟隨中郎將朱儁即將掃平南陽黃巾,到時候班師回京,乾脆將他們安排在自己麾下,不比劉備去做縣尉要強?只是 不知道如此一來,三國的歷史程序會不會被自己改變!
別想那麼多了!劉忠暗暗的告誡自己。自己這校尉還在天上飛呢!如果西園八校尉成不了軍,自己只能繼續做典農都尉,哪有一步登天的機會?有想將來三國曆史會不會改變的功夫,還不如想想如何成立新軍呢!
蹇碩得到劉宏指示,多次約見劉忠。兩人就如何成立新軍,進行多次的商討。蹇碩作為宦官,對於邊軍將領並不相信,只願意在京中招募良家子,不願意要邊軍精銳!而劉忠堅持要挑選一部分邊軍精銳。
“劉都尉!”兩個人再次爭了起來,被惹惱了的蹇碩一拍案几,叫了劉忠的官職,提醒他注意兩人地位的極大差距。“新軍乃天子親軍,為何要挑選邊軍精銳,讓那些邊軍將領的手伸到陛下的身邊,你居心何在?”
“蹇常侍!”劉宏已經許了劉忠中軍校尉之職,在西園八校尉中僅次於蹇碩,自然也是不懼。“陛下成立新軍的目的想必你也知道,如果都是新募之兵,如何和大將軍何進手下的兵將抗衡?挑選邊軍精銳,也是為了讓新軍迅速形成戰鬥力!”
“那新軍的忠誠度如何保證?”蹇碩氣沖沖的問道。“若新軍不是忠心於陛下,戰鬥力越高豈不是危害越大?”
“蹇常侍多慮了!那邊軍精銳離開邊軍,便如無根浮萍。即便有那麼一個兩個忠於原來將領,又能如何?陛下成立新軍又不是為了對付邊軍將領,只是為了制衡大將軍!一旦京師有變,那些人只能聽從我們指揮,就算是他們請示原來將領,等他們得到指令,京師早就大局已定!”
“那也不行!”蹇碩斬釘截鐵的說道:“縱然如此,也必須限制邊軍人數,否則恐難以遏制!”
蹇碩其實知道挑選邊軍精銳是皇帝許可的。他擔心邊軍精銳過多,自己一介宦官很難統領駐軍,因此故意說一個邊軍精銳不要,好和劉忠討價還價。只是他沒想到劉忠手中已有500青壯,為了確保自己能握緊兵權,也不願意要太多邊軍精銳。如果挑選的邊軍精銳太多,無疑是給其他校尉做嫁衣。
“蹇常侍,比照北軍5營編制,我們一營的編制也按700人。招募良家子500人,外加200邊軍精銳如何?”
“好,就如守正所言!”蹇碩達到目的,劉都尉又變成了劉守正。
蹇碩和劉忠又對新軍成立的其他事宜進行了多次商討,最終由蹇碩稟報給漢靈帝劉宏。劉宏召集十常侍和大將軍何進商討此事。
十常侍早就從蹇碩處得知此事,雖然對蹇碩出任上軍校尉一事也多有微詞,但蹇碩畢竟是十常侍中人,蹇碩抓住了兵權就等於十常侍抓住了兵權,自然是鼎力支援。
何進本能的認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