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18章(2 / 3)

疑惑。

“你對‘性取向’和‘性別認同’是怎麼看的?”

眼前的心理醫生放下了筆,停止了記錄,溫和地向你問道。

你沉默了一會,然後誠實地回答了對方。

在你看來:性別是純物質的,是用於生物學和醫學參照的一種屬性,但在心理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你的觀念想法和上一輩子的有些不同,因為你死過一次了。

你對同性取向的人群並不反感,你也不確定自己未來的伴侶會是什麼性別、什麼性格。

你並沒有告訴醫生,在你的心中根本沒有未來伴侶的人格畫像。

並不是太過挑剔,而是因為你不想:沒有人知道你的生命是和勝利掛鉤的。

你無法停下,也不願耽誤任何人。

你總是準備好了迎接還未到來的死亡:你面對的不是未知數,而是一個由你增加的倒計時。

你再次擁有的“人生”對愛你的人而言……也許只是一個錯誤。

但你沒有向面前的心理醫生透露自己的“fifa系統”,你不想被當作精神異常的病人。

最後你只是對她說——每個人的心理“性別”都是“我”,劃分心理性別,本身就是一種限制,更像是把人分群並鎖起來。

在你看來,就算和自己的價值觀不一樣,也應該被允許存在、允許發生,你甚至可以饒有興致地打量那些陌生的東西:“活著”是一種令人幸福的狀態,你熱愛著世界上有趣的一切。

而愛是自由的。

——應允世間萬物從身體穿過,你不會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去批判這個世界。

這種想法很獨特,價值觀念也很成熟:你死過一次了,所以會以開放包容的態度看待一切。

……但說實在的,這些話並不該出現在一名17歲青少年的口中。

你明明很年輕——甚至是一名現役於主力隊、前途無量的球員。

這名心理醫生事實上在為你感到擔憂。

早在20世紀60年代,著名的神經科學家羅傑·斯佩裡、邁克爾·加扎尼加就設計了一個精妙的實驗:

醫生透過手術切斷了連線病患大腦左右半球的神經束,以此控制癲癇發作,卻在無意間發現——掌握語言中樞的半腦會為另一半大腦單獨做出的決策進行解釋,即便這些解釋在邏輯上完全不通*。

這意味著,大腦會本能地為已經發生的事情尋找合理的解釋。

——這也是人類很容易受到誘導的原因。

由於並不知道你的“死而復生”,心理醫生認為是你缺失的家庭和孤獨的童年誘導了你:在‘自我意識’與‘性別自覺’中,你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與傷害。

你的道德感很高,並表現出了極強的智力和學習能力,你所填寫的“近乎完美”的評測表格是不正常的。

你的醫生認為:你可能是一名高功能掩飾者(hochfunktionaler

verberger)。

或許是“高敏感性”(hohe

sensibilitaet)帶來的副作用,你總在過度為他人著想,這是“利他性人格障礙”、“高道德感人格障礙”的基本表現。

更重要的是:心理醫生認為你有“geschlechtsneutral”(性別模糊)的傾向。

……

在德國,當心理測試的結論可能會對未成年人造成顯著影響或困擾時,心理醫生並不會告知這名未成年人此次測試的結果。

在這種情況下,醫生會首先與監護人討論方案,以便他們能夠以適當和支援的方式向未成年人傳達資訊——這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醫生沒有和你溝通情況,而是十分嚴肅的和你的教練進行了交流。

醫學評估認為:你身上的現象是不正常的,你需要他人的幫助。

在得到這個資訊的時候,克洛普有些發懵。

他再一次想起了那個令你沉默的夜晚,多特蒙德的“小閃電”是如此憂鬱,而哪怕是在那種情景下,你依舊習慣性地向他微笑。

作為一名未成年人,你的舉動絕對不是在表達自己的狀態,只是在安撫著你的教練。

——你在隱藏困惑,而當時他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在離開心理諮詢機構的時候,你的主教練甚至有些茫然。

他步伐沉重地走向了停車場,試圖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