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比賽後,你參加了心理評估,因為這是你和克洛普的約定。
你的主帥非常擔心你的心理狀態,你令他想到了德國國家隊的首發門將——現年31歲的羅伯特·恩克(robert
enke)。
2006年的時候,羅伯特·恩克兩歲的女兒拉拉(lara)因先天性心臟病去世了。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位國家隊的主力門將都無法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在德國教練的圈子裡,這幾乎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你沒有告訴你的隊友們自己打算去做“psychologische
bewertung”(心理測試),只是對羅伊斯和格策說:那是一個身體檢查。
你不想讓你的朋友們擔心。
……
在德國,17歲的青少年在法律上仍被視為未成年人,如果接受心理測試,醫院通常會告知你的監護人測試結果。
在心理學和醫學領域,這種評估只能由專業的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進行。
你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法定監護人,也沒有寄養家庭,只有你的主教練作為“臨時監護”(pflegschaft),法律上的監護責任仍由德國青少年福利辦公室(jugendamt)承擔。
除了用於評估情緒狀態的“beck抑鬱量表”(bdi)、“狀態-特質焦慮問卷”(stai),你還做了“神經學心理測試”和“投射測試”。
——令你比較苦惱的,其實是“klinisches
interview”(臨床訪談)。
你的心理醫生非常詳細地收集了你的在校情況和學業表現。
球場之外,你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幾乎不怎麼出錯——尤其是數學。
德國的理科考試提供計算器、公式薄,語言考試還能翻閱德語詞典,某些13年級學生用計算器都算不明白的公式,你口算都能做出來。
在1到6的評分系統中,你的成績幾乎永遠是1(sehr
gut/非常好)。
這是源於你上一輩子的基礎教育。
德國有類似於高考的考試,稱為“abitur”。除了允許使用計算器和公式簿之外,學生還可以帶一張a4紙的cheat
sheet,這是考試規定允許的小抄,考生可以在這張紙上寫滿知識要點,自由填寫任何內容。
——你根本不需要這些。
無論是學業還是賽場,你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好極了,你只是不會為自己驕傲,也從來不顯得滿足。
由於沒有人知道“fifa系統”的存在,所有人都覺得你在為自己的天賦愧疚。
就像加繆所說的那樣:人生的意義在於承擔人生無意義的勇氣,而你只是想活下去,讓在意你的人快樂。
這正常嗎?
對你而言是正常的。
但從青少年心理學來說,這種情況一點都不正常。
——缺乏自我認可和滿足感意味著潛在的心理問題:比如低自尊、過度的自我要求或完美主義,這些問題可能導致情緒困擾、焦慮、抑鬱以及人際關係困難。
在健康的情緒狀態下,你應該在取得成就時感到自豪和滿足,而不是忽視自己的成功。
德國的心理學測試系統非常全面先進,具有一系列標準化測試和評估工具,系統卻能能在人格測試中為你“作弊”,提醒你該進行怎樣的選擇,讓你看起來更“正常”。
於是你將表格填寫和麵談做到了“儘量完美”。
可你畢竟不是情報特工和專業演員,能夠在測試中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掩飾真實的想法。
你忽略了一件事實:完美本身就隱藏著問題。
……
德國的心理諮詢有著嚴格的隱私保護制度,“聯邦資料保護法”(bdsg)和“歐洲通用資料保護條例”(gdpr)為心理諮詢中的資料保護提供了法律基礎。
你的個人情況和諮詢記錄被保密處理。
“我……什麼都能說嗎?”
坐在諮詢室的沙發上,你有些侷促地揉了揉手裡舒適的毛毯。
“當然,這是我的職業原則。”
這位溫和嚴謹的心理醫生向你點了點頭,她會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範。
然後你們就談論到了那場派對和那個奇妙的吻。
你對他人的親吻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