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鮒離開後,谷銘回到府邸。
他解下腰間的葫蘆玉佩,放在掌心細細摩挲。
這玉佩的確是在泰山郡一位何姓郎中所贈,說是能保平安。
可那位郎中,鶴髮童顏,仙風道骨,談吐之間頗有高人之風,怎麼看也不像個普通醫者。
“保平安?恐怕沒那麼簡單吧……”
谷銘喃喃自語,腦海中浮現出孔鮒臨走前那探究的目光。
孔鮒似乎認得這玉佩,甚至還特意問起那位郎中的姓氏。
這其中,定有蹊蹺。
谷銘則將玉佩重新系回腰間。
心中暗自思忖:這小小的玉佩,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
有機會再去泰山郡,必須要好好的探查一下。
這個何郎中到底是什麼人。
與此同時,扶蘇對文瀾閣的籌建工作十分重視。
他幾乎每日都召見孔鮒,商議具體事宜。
從選址、規模、人員配置到書籍的收集整理,事無鉅細,全都過問。
“孔先生,文瀾閣的選址至關重要,朕以為,應選在咸陽城中一處地勢開闊、環境清幽之地,以便於學者們潛心研讀。”
扶蘇指著輿圖上的一處位置說道。
孔鮒撫須點頭:
“陛下所言甚是,老朽也認為此處最為合適。”
扶蘇當即拍板。
“那就定在此處!至於文瀾閣的規模,朕意建成一座氣勢恢宏、藏書浩瀚的宏偉建築,以彰顯我大秦的文化底蘊。”
他慷慨地調撥了大量人力物力,甚至從國庫中撥出專款,用於文瀾閣的建設。
孔鮒則憑藉其在文化界的聲望和影響力,開始聯絡各地世家大族。
勸說他們捐獻藏書。
然而,正如谷銘所預料,世家大族對自家藏書視若珍寶,輕易不肯示人。
“孔先生,您的大名老朽早有耳聞,您要建這文瀾閣,的確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只是這藏書嘛……”
一位世家家主面露難;。
“您也知道,這些都是我祖上幾代人積累下來的心血,輕易示人,恐有不妥啊。”
另一位家主則更加直白。
“孔先生,您也知道,這藏書就是我家的底蘊,若是捐了出去,我還有什麼臉面立足於世家之列?”
孔鮒苦口婆心地勸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卻只收到寥寥幾本無關緊要的書籍,讓他不禁有些灰心喪氣。
扶蘇得知此事後,也意識到僅憑孔鮒一人之力難以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
他思來想去,想到了谷銘。
“谷少府足智多謀,或許他能想出辦法。”
扶蘇心中暗道。
於是,他再次召見谷銘,開門見山地說道。
“谷少府,朕知道你對世家大族的情況十分了解,如今孔先生在收集書籍方面遇到了難題,朕想請你協助孔先生,共同推動文瀾閣的建設。”
谷銘心中暗笑,這扶蘇還真是沉不住氣。
不過,他早料到會有這麼一天。
“陛下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
谷銘拱手道。
扶蘇大喜,當即安排谷銘與孔鮒見面,共商對策。
孔鮒見到谷銘,先是一番訴苦。
將自己遇到的種種困難和挫折都傾訴了一遍。
“谷少府,你是不知道啊,這些世家大族,一個個都把藏書看得比命還重要,老朽費盡口舌,卻收效甚微,真是讓人心灰意冷啊!”
谷銘聽著孔鮒的抱怨,心中卻有了計較。
“孔先生不必灰心,此事並非毫無辦法。”
谷銘神秘一笑。
“只需略施小計,保管讓他們乖乖交出藏書。”
孔鮒聞言,頓時來了精神,連忙追問
“谷少府有何妙計?快快說來!”
谷銘湊到孔鮒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孔先生,這世家大族最在乎的無非是名聲和地位。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來達到我們的目的。”
孔鮒聽得一頭霧水。
“谷少府的意思是?”
谷銘解釋道。
“我們可以舉辦一場盛大的捐書儀式,邀請所有世家大族參加。在儀式上,對捐獻書籍最多的家族進行表彰,並授予‘文瀾世家’的稱號,以示皇恩浩蕩。”
“同時,將捐獻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