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微的陽光輕柔地穿透薄霧,灑落在鱗次櫛比的宮殿之上,為這座古老而輝煌的都城披上了一層如夢似幻的金色紗衣。
皇宮內,處處瀰漫著忙碌的氣息,每個人都在為一場意義非凡的遠行精心籌備著。
今日,文成公主即將告別長安,踏上遠嫁吐蕃的迢迢征程。
在那幽靜雅緻的瑤光殿內,時間彷彿都變得緩慢而凝重。
文成公主一襲華服,靜靜地端坐在銅鏡之前。
銅鏡中映出她端莊秀麗的面容,眉如遠黛,目若秋水,然而,那眼眸深處卻隱隱透著一絲難以掩飾的淡淡憂愁。
她雖並非唐太宗李世民的親生女兒,可在這深宮裡度過了悠悠歲月,早已將這裡當作了自己的家,一草一木皆飽含著深情。
如今,卻要背井離鄉,遠赴那遙遠陌生的吐蕃,心中滿是眷戀與不捨。
宮女們圍繞在她身旁,小心翼翼地為她整理著服飾和妝容。
每一個動作都輕柔而專注,彷彿在對待一件無比珍貴的寶物。
她們手中的梳子緩緩滑過文成公主如墨的長髮,精心地梳理出繁複而華麗的髮髻,再插上熠熠生輝的珠翠,每一根發縷、每一件飾品都承載著對公主的祝福。
那身華美的嫁衣,繡著精美的花紋,一針一線都凝聚著大唐的精湛工藝和對這場和親的重視。
此時,在清涼閣的李孟姜,正懷著複雜的心情向瑤光殿匆匆趕去。
她步伐急切,心中五味雜陳。
一邊走,往昔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上心頭,她不禁想起小學四年級時在書本上學過的關於文成公主的課文,那時的她,對文成公主的故事僅僅停留在文字的想象中。
而如今,她即將親眼見證文成公主遠赴吐蕃這一重大的歷史時刻,心中既興奮又有些許惆悵。
李孟姜還記得上次與文成公主一同混在宮女之中的情景,那吐蕃使節認出文成公主之後。
她就領著宮女退出太極殿,遇上李治一起回清涼閣,都沒有機會好好端詳這位即將遠嫁的公主。
這次,她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在文成公主出發之前,仔仔細細地看看她,將公主的模樣深深地印在腦海裡,以免留下遺憾。
沿著蜿蜒的宮道前行,兩旁的宮牆高大而威嚴,紅牆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愈發顯得莊重。
李孟姜路過御花園,園中的花朵開得正豔,五彩斑斕,香氣四溢,可她卻無心欣賞。
她的腦海中全是文成公主的身影,想象著公主此刻的心情,是怎樣的忐忑與堅定。
終於,李孟姜來到了瑤光殿的門口。
她稍稍平復了一下急促的呼吸,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這才穩步走進殿內。
“文成。”
李孟姜輕聲呼喚道,聲音中帶著一絲敬意與親切。
文成公主聽到聲音,緩緩轉過頭來,看到李孟姜,臉上露出了溫柔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裡盛開的花朵,溫暖而動人。“淺淺,你來了。”
文成公主的聲音輕柔悅耳,彷彿帶著一絲淡淡的憂傷。
李孟姜走上前去,細細地打量著文成公主。
此刻的公主,比她上次見到時更加美麗動人。
華麗的服飾襯得她身姿更加婀娜,精緻的妝容更凸顯出她的高貴氣質。
然而,李孟姜還是捕捉到了公主眼中那一抹難以隱藏的愁緒。
“文成,今天的你真美,比施夷光還美呢”
李孟姜由衷地讚歎。
文成公主微微搖頭,苦笑:
“比西施美又如何,今日之後,我便要離開這熟悉的地方,去往那遙遠的吐蕃。”
李孟姜握住文成公主的手,安慰:
“文成,你此去是為了大唐和吐蕃的友好,是一件無比光榮的事。而且,我相信你在吐蕃一定會過得很好。”
文成公主輕輕拍了拍李孟姜的手:
“謝謝你,淺淺。能有你這樣的朋友為我送行,我心中也寬慰了許多。”
兩人正說著話,殿外傳來一陣腳步聲,原來是唐太宗李世民前來為文成公主送行。
李世民身著龍袍,神情莊重而威嚴,眼中卻滿是關切。
“文成,你準備好了嗎?”
李世民的聲音沉穩而有力。
文成公主連忙起身,跪地叩拜:
“陛下,臣女已準備妥當。”
李世民走上前,扶起文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