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它。”
“我該怎麼做?”他問道。
“首先,你需要接受自己的情感。”我說道,“你對父親的渴望和恐懼都是真實的,它們是你的一部分。只有當你真正面對這些情感時,你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靈感。”
他沉默了一會兒,似乎在思考我的話。
“李醫生,我有個問題。”他抬起頭,眼神中帶著一絲困惑。
“請說。”
“如果我一直無法得到父親的認可,我該怎麼辦?”
“陳默,認可並不一定來自外界。”我說道,“最重要的是,你要學會認可自己。你的藝術是你內心的表達,它不需要任何人的批准。”
他點了點頭,似乎有所領悟。
---
治療過程
接下來的幾次治療中,陳默逐漸放下了對父親的執念,開始嘗試用更自由的方式表達自己。他告訴我,他最近創作了一件新的作品,名為《空白》。
“這件作品是我對過去的告別。”他說道,“我用黑色的顏料覆蓋了整個畫布,然後在上面劃開一道道裂痕,露出下面的白色。它象徵著我在黑暗中找到的光明。”
“聽起來很有力量。”我微笑著說道。
“是的,我感覺自己終於找到了方向。”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自信。
“陳默,你做得很好。”我說道,“記住,創作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是為了表達自己。”
“謝謝你,李醫生。”他真誠地說道,“如果沒有你的幫助,我可能還在黑暗中掙扎。”
“這是你自己的努力。”我說道,“我只是幫你找到了內心的聲音。”
---
結尾
陳默離開診所時,臉上帶著久違的笑容。我站在窗前,看著他遠去的背影,心中感到一陣欣慰。作為一名心理醫生,我深知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片空白,而我的工作,就是幫助他們找到填補這片空白的方式。
我回到辦公桌前,翻開日記本,寫下今天的治療記錄:
“陳默,28歲,行為藝術家。透過自由聯想,揭示了他對失敗的恐懼和對父親認可的渴望。治療過程中,他逐漸接受了內心的情感,並找到了新的創作靈感。他的故事提醒我們,真正的藝術源於內心的自由。”
合上日記本,我深吸一口氣,準備迎接下一位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