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集 身體與靈魂的對話(1 / 2)

小說:心理醫生日記 作者:何曉彤5788

---

開篇:教堂鐘聲下的隱痛

杭州的秋日午後,陽光透過梧桐葉的縫隙灑在青石路上,陳淑芬拎著菜籃子從市場走回診所。隔壁的天主教堂正敲響三點的鐘聲,悠長的迴音讓她想起年輕時在教堂婚禮上見證的誓言——“無論疾病或健康”。她低頭看了看籃子裡的鯽魚和嫩豆腐,盤算著晚上給老伴燉一鍋湯。廣場舞的音樂從遠處飄來,她腳步輕快了些——生活總需要煙火氣和節奏感,就像治療需要溫度與耐心。

推開診所的門,助理遞來一張預約單:“張先生,35歲,銷售經理,主訴性功能障礙。”她瞥見“婚姻危機”四個字,輕輕嘆了口氣。

---

第一幕:西裝革履下的裂痕

張先生坐在診室的米色沙發上,深藍色西裝熨得一絲不苟,領帶卻系得有些歪斜。他的手指反覆摩挲茶杯邊緣,熱水氤氳的霧氣模糊了鏡片。

“我和妻子……已經半年沒有親密接觸了。”他聲音沙啞,像被砂紙打磨過,“上週她摔了我們的結婚照。”

陳淑芬沒有翻開病歷本。她起身拉開百葉窗,讓教堂玫瑰窗的光影流淌進來:“你看那些彩繪玻璃,越是裂痕斑駁,越能透出斑斕的光。”見對方怔住,她端出一碟自制的桂花糖藕,“先吃點甜的,咱們慢慢說。”

---

第二幕:被績效綁架的身體

人本主義的治療從“去標籤化”開始。陳淑芬避開“性功能障礙”的醫學術語,轉而問:“你最近常夢見什麼?”

“總在趕高鐵……車門快關了,可我跑不動。”張先生苦笑。作為醫療器械銷售冠軍,他每天輾轉三座城市,微信裡置頂的除了妻子,還有24個客戶群。上個月競標失敗那晚,他第一次發現自己“不行了”。

“不是身體背叛你,”陳淑芬把紙巾推給突然哽咽的男人,“是它在替你喊救命。”她開啟沙盤模型,示意他擺出生活場景。當迷你計時器、膝上型電腦和藥瓶淹沒婚床時,張先生猛然捂住臉:“我連和妻子吃晚飯都在回工作訊息……”

---

第三幕:牛排與廣場舞的隱喻

第二次諮詢恰逢重陽節。陳淑芬故意遲到十分鐘,拎著保溫盒匆匆進門:“抱歉啊,教舞蹈隊的老姐妹醃醉蟹花了點時間。”她將還溫熱的梅乾菜扣肉夾到對方碗裡,“治療得像燉肉,火急了會柴。”

她引入“感官再聯結”訓練:要求張先生每天和妻子完成三件小事——一起嗅雨後桂花、替她吹乾頭髮、赤腳踩客廳的羊毛地毯。當晚,妻子在餐桌擺出他最愛吃的牛排,卻在他摸手機時按住了他的手:“這道肉要趁熱吃,涼了……就僵了。”

教堂週末舉辦慈善義賣,陳淑芬“強制”佈置家庭作業:“帶太太去挑支舊銀簪,記住,只准用現金。”在找零硬幣的叮噹聲裡,張先生時隔半年又觸到妻子掌心的溫度。

---

第四幕:浴室鏡子上的水霧

治療進入關鍵階段時,陳淑芬在諮詢室點燃檜木香。她讓張先生平躺在地毯上,將手覆於心髒位置:“現在閉眼想象,你是初學腳踏車的小孩。”

“車頭總是歪……父親在後面喊加油。”他呼吸突然急促。

“那個追著績效跑的‘成年你’,是不是也在對‘小孩你’吼不許跌倒?”陳淑芬引導他擁抱內在的自我批判。當張先生顫抖著說出“我可以慢慢來”時,窗外正傳來唱詩班的《奇異恩典》。

當晚,妻子在浴室鏡子上寫下“水涼了記得叫我添”,氤氳水汽中,他第一次注意到她染髮劑沒抹勻的鬢角。

---

終章:吳山天風的答案

三個月後的複查日,張先生夫婦捎來一盒龍井茶。妻子脖頸間的銀簪閃著柔光:“他現在週末帶我去吳山晨跑。”陳淑芬透過診所窗戶望出去,恰好看見張先生在教堂門口為賣花婆婆撐傘。

“生理功能恢復了嗎?”她眨眨眼。

夫妻倆耳根通紅地點頭,妻子忽然小聲說:“以前總覺得教堂管靈魂,醫院管身體。現在才懂……”

“身心本是一體。”陳淑芬接過話頭,將茶餅掰開分給他們,“就像這茶葉,殺青揉捻是痛苦,但只有經歷這些,才能在水裡重新綻放。”

教堂晚禱鐘聲響起,梧桐葉撲簌簌落在三人肩頭。

---

尾聲:診室裡的桂花糖

鎖門時,陳淑芬發現張先生偷偷在茶几上留了張字條:“原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