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她有些不安地說。
“我理解,”我點點頭,“但只有透過實踐,我們才能驗證您的想法是否真實。”
她深吸了一口氣,答應試一試。
一週後,她回來時,神情有些複雜。
“我按照您說的,減少了一次擦地板,”她說,“那天晚上我確實很焦慮,但第二天早上,我發現家裡並沒有變得更糟,家人也沒有生病。”
“這說明了什麼?”我問道。
她笑了笑,“也許我的擔心是多餘的。”
---
**第五次治療:重建認知*
最後一次治療,李太太的變化讓我感到欣慰。她的外表依然整潔,但眼神中多了一份從容。
“這周我試著減少了一些清潔次數,”她主動分享道,“雖然一開始有些不適應,但我發現,家裡並沒有因此變得糟糕,我也有更多時間陪家人了。”
“您覺得,這種改變對您的生活有什麼影響?”我問道。
她想了想,“我覺得輕鬆了很多,不再被那些強迫性的想法控制了。”
“您做得很好,”我微笑著說,“透過這次治療,您已經學會了如何識別和挑戰不合理的信念,並逐步改變自己的行為。”
她點點頭,眼中閃爍著感激的光芒,“謝謝您,醫生。我覺得我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生活。”
---
後記
李太太的故事讓我深刻體會到,強迫性行為背後往往隱藏著深層的焦慮和不安。透過認知行為療法,我們不僅能幫助病人改變行為,更能幫助他們重建健康的認知模式,找回生活的平衡。
每一次治療,都是一次靈魂的重生之旅。而我,作為這場旅程的見證者和引導者,深感榮幸。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