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治療:1月29日,星期二,陰
今天的病人是李太太,一位38歲的家庭主婦。她穿著一件剪裁精緻的香檳色連衣裙,搭配一條珍珠項鍊,腳踩一雙名牌高跟鞋,手裡還拎著一隻限量版的手提包。她的妝容精緻,但眼神中透著一絲疲憊和焦慮。
“醫生,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李太太坐下後,雙手緊緊抓住手提包的帶子,聲音有些顫抖,“我丈夫說,如果我再這樣購物,我們就要破產了。”
我點點頭,示意她繼續說下去。
“我知道我不該買那麼多東西,但我控制不住自己。每次看到新款的衣服、包包,我就覺得非買不可。如果不買,我就會覺得特別焦慮,甚至睡不著覺。”
“李太太,您能描述一下購物時的感受嗎?”我問道。
“購物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特別快樂,好像所有的煩惱都消失了。但回到家後,看到那些東西,我又覺得特別內疚,覺得自己很失敗。”
我記錄下她的話,心裡初步判斷她可能患有強迫性購物障礙。這種病症通常與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有關,患者透過購物來緩解負面情緒,但事後又會陷入更深的自我否定。
“李太太,您願意和我一起探索一下,為什麼購物會讓您感到如此快樂嗎?”我問道。
她猶豫了一下,點了點頭。
“那我們從您的童年開始吧。您小時候,父母會給您買很多禮物嗎?”
她搖了搖頭,“我父母很忙,很少有時間陪我。每次他們出差回來,都會給我帶禮物,但我覺得那些禮物並不能填補他們不在身邊的空虛。”
“所以,購物對您來說,可能是一種填補內心空虛的方式。”我解釋道,“您透過購物來獲得短暫的滿足感,但這種滿足感並不能持久。”
她低下頭,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輕聲說:“也許您說得對。”
---
第二次治療:2月5日,星期二,晴
今天的李太太看起來比上次放鬆了一些。她穿著一件淡藍色的針織衫,搭配一條白色長褲,顯得更加柔和。
“醫生,我上週試著控制自己不去購物,但最後還是買了一雙鞋。”她有些沮喪地說。
“沒關係,改變需要時間。”我安慰道,“您能告訴我,是什麼促使您買了那雙鞋嗎?”
“那天我和丈夫吵架了,他說我不關心家庭,只關心購物。我覺得很委屈,就去了商場。看到那雙鞋的時候,我覺得它特別適合我,好像穿上它,我就能證明自己還是有價值的。”
“您覺得購物能讓您獲得自我價值感,對嗎?”我問道。
她點了點頭。
“李太太,我想和您一起做一個練習。下次當您感到焦慮或委屈時,試著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購物可能只是您逃避情緒的一種方式,但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她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另外,我建議您每天記錄一下自己的情緒和購物行為,這樣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您的購物觸發點。”
“好的,我會試試。”她答應道。
---
第三次治療:2月12日,星期二,小雨
今天的李太太顯得有些疲憊。她穿著一件灰色的風衣,妝容也沒有上次那麼精緻。
“醫生,我這周試著記錄了自己的情緒和購物行為。”她拿出一本筆記本,遞給我。
我翻開筆記本,看到她在上面詳細記錄了每天的購物衝動和情緒變化。
“我發現,每次我和丈夫吵架,或者感到孤獨的時候,我就會特別想購物。”她說道。
“這是一個很好的發現。”我讚許道,“接下來,我們可以嘗試用其他方式來應對這些情緒,而不是透過購物。”
“比如呢?”她問道。
“比如,當您感到孤獨時,可以試著給朋友打個電話,或者去教堂靜坐。當您和丈夫吵架時,可以試著和他溝通,而不是用購物來逃避問題。”
她點了點頭,“我會試試的。”
“另外,我建議您設定一個購物預算,並且每次購物前,先列一個清單,只買清單上的東西。”
“這聽起來有點難,但我會努力做到的。”她說道。
---
第四次治療:2月19日,星期二,陰
今天的李太太看起來比之前更加自信。她穿著一件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