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翊皇一怔,莫名其妙地笑道:“什麼事啊?還要籤保密協議……”
見李國助神情嚴肅地看著自己,他也只好鄭重其事地點頭說道:
“好!只要是不違背道義的事,我就答應幫你保密。”
“雖說是大丈夫一言九鼎,畢竟是空口無憑,”
“只要我答應了,也不介意再跟你籤個協議。”
“說吧,到底什麼事?”
李國助莞爾一笑,說道:
“以後翁叔在永明城鑄炮廠做大匠,肯定會參與並促成許多新式火器的開發專案。”
“我的要求是,請你務必對外保守這些火器的製造技術,”
“特別是不能把它們傳授給日本人!”
“日本人表面彬彬有禮,實則欺軟怕硬、貪婪兇殘、陰狠毒辣,”
“對傳授他們文明的國家毫無敬畏之心。”
“歷史上,他們一直都在覬覦中國的土地和財富,也對我們發動過多次戰爭。”
“本朝的嘉靖倭亂和援朝抗倭就不說了,”
“哪怕是對自己師恩深重的唐朝,他們都敢刀兵相向,發動白江口之戰。”
“反過來,我們卻一直都在包容他們。”
“至於前元跨海遠征日本,那是蒙古人的鍋,不能算在咱們漢人頭上。”
“一直以來,日本的國力和軍事技術都遠遠不如中國。”
“所以他們每次對我們發動戰爭,都是以失敗告終。”
“漢、唐、宋這三個大一統王朝的國祚已經證明,”
“三百年是所有中國大一統王朝的一道坎,幾乎不可能跨過,”
“即使勉強跨過去了,也多半不會否極泰來,宋朝就是一個例子。”
“如今大明已經立國248年,可謂是大限將至,後金的建立就是一個徵兆。”
“反觀日本國內卻基本實現了統一,國力正在迅速恢復。”
“倘若在這個節骨眼上,再讓日本掌握了先進的火器製造技術,後果不堪設想!”
“希望翁叔能以民族大義為重,不要為了區區平戶藩的功名洩露永明城邦的火器技術。”
“在四天後的會議上,我會公開宣佈給你南海邊地公司一分的股份。”
“不要小看這一分的股份!”
“比如南海邊地公司以後能歲入千萬兩白銀,你就能從中分到十萬兩!”
一分股份就是百分之一的股份。
因為當時還沒有百分比的說法,所以李國助只能說一分股份。
反倒比說百分之一簡略。
“嗨,你看你這孩子!你翁叔我是那種貪財的人嗎?”
翁翊皇彷彿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一般,紅著臉,忽然一拍胸脯,
“你放心,即使一毫股份都沒有,我也絕不會對日本洩露任何火器技術的。”
“不是我吹牛,以我的鑄劍技術,要想在日本闖出崛川國廣那般名頭,也是輕而易舉!”
“但為什麼作為松浦家的御用刀工,我沒能闖出那樣的名頭呢?”
“當然是因為我沒有完全展現出自己真實的鑄劍水平。”
“那麼我為什麼要對日本人有所保留呢?”
“還不就是因為我是中國人嘛!”
“原來如此!”李國助恍然,連忙對翁翊皇拱手道,“翁叔高義!”
“我也知道翁叔不貪財,但股份是一定會給你的。”
“只要是在南海邊地公司任職的人,不管是全職,還是兼職,都一定會有股份。”
他快速瞟了眼侍立在旁的趙貞雅,接著對翁翊皇道,
“就算是我們從朝鮮買來的那二十個小姐姐,也一樣會有股份。”
李國助的恭維,讓翁翊皇頓時消了不少氣,溫言道:
“剛才有點激動,沒嚇著你吧?”
“那倒沒有……”
李國助笑了笑,遲疑片刻,最終還是說道,
“那……翁叔,你剛才說,只要答應幫我保密,也不介意再跟我籤個協議,還作數嗎?”
“當然作數!”
翁翊皇突然又紅臉了,用力一擺手道,
“趕緊拿紙筆印章來,我馬上就給你籤!”
李國助連忙賠笑,朝趙貞雅使了個眼色,後者秒懂,急忙去取紙筆印章。
並不是李國助信不過翁翊皇。
他也早就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