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這吃個宴席怎麼還要點菜呢(1 / 2)

饒是如此,李國助在收穫了土豆的當天就舉辦宴會,也著實是有些太倉促了。

不過在過去的四個月裡,他其實已經為這場宴會做了一些必要的準備。

比如多種用到土豆的菜譜,便是他在過去的四個月裡憑前世的記憶慢慢複寫出來的。

再比如這次宴會必須的場地,是在永明要塞的木製城牆和外圍工事竣工後,李國助特意要求工人們優先建造的。

那是位於永明要塞南側的一座大跨度建築,形如現代的工廠車間,長約50米,寬約30米,採用木桁架結構建造。

內部空間十分寬敞,像工廠車間一樣,沒有一根樑柱礙事。

在他的規劃裡,永明要塞南側將來是工業區,主要用於生產武器彈藥,併為兵工廠的工人提供住所。

而這座廠房式的建築將會是工業區的中心建築。

不過現在拿來做宴會廳倒也甚是合適。

此時此刻,大廳裡高朋滿座,千餘人分散圍坐在上百張大圓桌周圍。

饒是如此,大廳裡卻並不顯得擁擠,圓桌之間的距離基本都在6米左右。

所有圓桌基本上都是十人圍坐。

很顯然,這座大廳容納上千人同時用餐,是綽綽有餘的。

這些桌椅也充滿了簡約的北歐風,還是李國助三個多月前,就讓木匠們開始抽空做的。

桌上有餐具、茶具和酒具。

它們包括陶器、瓷器和漆器。

瓷器是李國助派人就近從朝鮮買的。

朝鮮的陶瓷業歷史非常簡單,高麗王朝時期主要流行青瓷。

早期基本是在拙劣地模仿越窯青瓷,

後期逐漸融入本民族文化元素,獨創出聞名遐邇的“象嵌青瓷”。

李氏朝鮮時期,則是以壬辰戰爭為分水嶺。

壬辰戰爭之前,流行粉青砂器,壬辰戰爭之後,開始流行白瓷。

壬辰戰爭極大地消耗了朝鮮的國力。

這迫使他們開始在瓷器燒造上追求實用和產量。

白瓷以樸素簡潔的特性,理所當然地成為了這種追求的首選。

所以這次宴會上用到的瓷器基本都是白瓷。

漆器是仁王號上次回平戶送信時,應李國助的要求,順便從日本買回來的。

儘管不是起源地,但日本的漆器還是很有可取之處的,也有一定的海外市場。

其中受歐洲文化影響,並向歐洲市場出口的,叫做南蠻漆器。

陶器則是李國助他們自己燒製的。

南海邊地河流眾多,所以並不缺少粘土。

這也算是李國助為將來開辦磚瓦廠做的準備。

畢竟磚瓦是以後建設永明城不可或缺的建築材料。

總之,這些準備工作,是他敢於在收穫了土豆的當天就開始舉辦宴會的底氣。

顏思齊很清楚李國助為這次宴會所做的準備。

所以當他得知李國助要在今天舉辦宴會時,並沒有提出質疑。

至於李旦和三浦按針等人為何沒有提出質疑,就不得而知了。

也許是他們根本沒有想到這一層。

又或許是他們覺得,李國助既然敢在收穫的當天就舉辦宴會,肯定是已經做好了準備。

李國助所在的那一桌不多不少正好有十個人。

除了他自己外,其餘九人分別是李旦、翁翊皇、三浦按針、考克斯、顏思齊、楊天生、陳衷紀、張弘、洪昇。

論輩分和地位,楊天生、陳衷紀、張弘、洪昇這四人本來是沒資格與李旦坐一桌的。

但若真要論資排輩的安排座位的話,那李國助應該也是沒資格跟李旦坐一桌的。

就算憑藉與李旦的父子關係,及與三浦按針的師生關係勉強把他加進來,

這一桌也頂多只能坐李旦父子、顏思齊、翁翊皇、三浦按針和考克斯六個人。

那也著實是有些太無趣了,所以李旦強烈要求這一桌必須至少坐十個人。

於是顏思齊就把楊天生、陳衷紀、張弘這三個鐵哥們強行拉了過來。

至於洪昇明顯就更是來湊數的。

但他卻也不是隨便就能湊上數的。

洪昇是除顏思齊、陳衷紀、張弘外,與楊天生交情最好的一個。

除了這一點外,洪昇這個人也確實有過人之處,顏思齊與他雖無深交,卻是久仰其名。

洪昇雖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