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朱棣毫不遲疑地抽劍而出,在眾人目瞪口呆之際準確無誤地將武器貫穿那大臣的腦袋。
霎時間,血濺四散。
所有人都愣住了!
特別是萬曆更是如此。
這般血腥的畫面他們中沒有人親眼見過,尤其是在象徵大明心臟之地——紫禁城內!
“還有何人要反駁咱?!”
朱元璋語氣平和掃視一圈,但其背後隱藏的強大壓迫感卻讓在場每一個人都感到窒息般沉重。
沒有人敢於與其眼神碰撞,甚至連空氣彷彿都因此變得寒冷起來。
只聽朱元璋一聲低哼後便緩緩走向龍椅,並當著所有人之面坐上去了。
那種凌駕於一切之上、充滿帝王威嚴的模樣,無不在昭示著他作為千年一帝的輝煌與強大。
彷彿這張王座自誕生起就是為了等待此刻一般。
那一刻。
再也沒有一個人對其身份存有疑問。
當前這位年邁之人定然就是開國英雄——太祖朱元璋無疑!
\"萬曆,快滾過來見咱!\" 一聲吼叫嚇得年輕的皇帝連忙小跑過去。
朱元璋滿臉不悅地說:\"難道你以為咱看不透嗎?你之所以在他死後想動手腳,只不過是出於私慾而已,是也不是?\"
“並不是這樣,太祖……” 萬曆急切辯解,
“小時候張居正常教導我要做一個清明廉潔的好皇帝,可他自己呢?”
家中妻妾眾多且違法亂紀,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居然還強加給我?
激動之下,萬曆皇帝聲音逐漸高昂。
只見朱元璋拍桌怒斥道: “瞎扯淡!因為這點破事兒就殺人不算什麼,但廢除了考核法與一條鞭策到底又是為何呢?”
實際上,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對於萬曆皇帝誅殺任何一個大臣並不持有異議。
只要對皇權構成威脅,無論此人曾經立下過多大的功勞,都難逃一死!
洪武時期的胡惟庸和被其盯上的李善長,他們的貢獻可謂卓越。
然而,一旦觸碰到了皇帝的權力底線,就必須為此付出代價。
同樣地,張居正的事也是一樣的。
即便他曾挽救了大明於危難之中,但也不應因此而獨斷專行、架空君主。
這位功臣的偉大事蹟當然可以流傳下去,但如果成為了朝廷的隱患,那麼就沒有保留的必要了。
朱元璋總是嚴格區分功勞與過錯。
他對萬曆心中可能有的恨意並未感到不滿。
但他更關心的是,無論個人品行如何低下,只要他的政策有助於天下民眾的生活安定,就應該堅持執行下去。
顯然地,萬曆對此卻抱有不同意見。
“太祖爺爺,這樣做難道不對嗎?”他滿懷期望地看著朱元璋問道,眼神裡充滿了困惑,
“張居正在位時如此飛揚跋扈,差點讓我這皇帝毫無尊嚴可言。”
“難道我就只能忍受這些侮辱繼續實行他的政令嗎?難不成我還得永遠受這份罪不可?”
朱元璋頓時火冒三丈,一把推倒了面前的萬曆,咆哮道:“簡直是胡言亂語!只是為了自己不受委屈,就要讓全天下百姓跟著受累嗎?”
他怒斥道:“咱終於明白了,難怪張北玄總是說,大明朝最終衰亡的責任並非完全歸咎於那些末代之君,更多的是因為你們——特別是你那不爭氣的爹。你們父子二人這樣亂來,再堅固的基礎早晚會被敗壞光!”
聽到這句話,萬曆一下子懵住了。
大明覆滅?
這究竟是什麼意思?
怎麼還能責怪我們呢?
“太祖爺爺,這話是什麼意思啊?”萬曆不解地追問道。
朱元璋只是冷冷一笑,並沒多做解釋,“算了,不用跟你說太多。既然張北玄了解古今一切變化,就由他來講講後續發生的事吧。”
一直默默無言的張北玄此時點點頭,開口講述了歷史程序:
“神宗,也就是萬曆皇帝,在其執政早期十年期間......”
“在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帶領下,朝廷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得到了極大改善和發展,從而迎來了所謂的‘萬曆年間的復甦’......”
“軍事上增強了防禦體系建設,成功鎮壓了西南部發生的騷動局勢,重新啟用名將戚繼光管理北部邊疆訓練事務,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