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說:“朕決定先派一支軍隊前往陝西,穩定局勢,同時,讓戶部再仔細核算賦稅之事,看看能否找到一個平衡之法。”
大臣們領命而去,可大家心中都明白,這只是權宜之計。明朝的統治已經陷入了深深的危機之中,無論是內部的農民起義,還是外部的遼東戰事,都像兩座大山,壓得這個王朝喘不過氣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陝西的情況愈發糟糕。起義軍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他們不僅搶奪糧食,還攻佔了一些小的縣城。而官府的軍隊在鎮壓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困難。
一位將軍向朝廷奏報:“陛下,這起義軍如今士氣高昂,他們熟悉地形,而且得到了很多百姓的支援,我們的軍隊雖裝備精良,可在這陝西之地,卻難以施展拳腳。”
朱由檢心急如焚,他再次召集大臣商議。
內閣大學士說:“陛下,看來單純的鎮壓是不行的,還是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那就是解決百姓的生計。”
朱由檢無奈地說:“朕也知道,可如今遼東戰事吃緊,賦稅難以減免太多,這可如何是好?”
戶部尚書說:“陛下,或許可以從其他方面開源節流,比如削減一些不必要的宮廷開支,用來補貼陝西的百姓。”
朱由檢聽了,心中有些不悅:“削減宮廷開支?這豈不是有損皇家威嚴?”
大臣們紛紛勸諫,內閣大學士 x 說道:“陛下,皇家威嚴固然重要,但若是江山不保,威嚴又何存?如今陝西百姓民不聊生,若能以些許宮廷用度換取天下安寧,實乃明智之舉。”
左都御史也進言:“陛下,臣以為當此危急存亡之秋,應先安內而後攘外。若陝西局勢失控,即便遼東戰事取勝,亦難挽大明頹勢。”
朱由檢眉頭緊皺,陷入沉思,良久後說道:“朕且問你們,若削減宮廷開支,能有多少銀錢可用於陝西?又能否真的平息民怨?”
戶部尚書 趕忙回答:“陛下,雖具體數目尚需核算,但哪怕只是杯水車薪,也可向百姓彰顯朝廷心意,再配以合理賦稅調整與安撫之策,或可緩解局勢。”
朱由檢在大殿中踱步,心中權衡利弊。此時,一位老臣站出來說道:“陛下,老臣聽聞陝西百姓如今對朝廷失望至極,皆言朝廷出爾反爾。此前招撫時承諾給予生路,如今卻依舊催徵賦稅,致百姓走投無路。”
朱由檢怒道:“朕何時不想讓百姓安居樂業?只是遼東戰事耗費巨大,實難兼顧。”
老臣接著說:“陛下,百姓但求溫飽,若能解其燃眉之急,令其有田耕、有飯食,或可使民心歸向朝廷。不然,即便大軍鎮壓,亦難絕起義之患。”
朱由檢無奈地嘆了口氣:“朕準了,先削減部分宮廷開支,戶部即刻著手調整陝西賦稅,務必使政策可行。同時,著令地方官員全力安撫百姓,不得有誤。”
大臣們領命而去,然而執行過程卻困難重重。地方官員有的抱怨道:“朝廷既要我們安撫百姓,又無足夠銀錢物資,這讓我等如何行事?”
有的官員則暗自思忖:“這賦稅調整,觸動諸多利益,我若認真執行,怕是得罪不少權貴。”
而在陝西民間,百姓們聽聞朝廷有所動作,卻並不相信。一位農夫對同伴說:“朝廷的話,咱可不能再信了。之前被他們騙得還不夠慘嗎?”
同伴點頭道:“是啊,除非真的看到賦稅減了,有糧食發下來,不然絕不上當。”
起義軍首領們得知朝廷的政策後,也在商議對策。
首領毒蠍王冷笑道:“朝廷這是想敷衍了事,咱們可不能被他們矇騙。繼續擴充兵力,準備和朝廷對抗到底。”
首領鐵臂猩說:“不過也需留意,若朝廷真有誠意改變,我們也不必一味強硬,畢竟百姓也渴望太平。”
首領飛影狐應道:“先看看朝廷作為,若是隻打雷不下雨,那我們就帶領兄弟們打出一片新天地。”
回到京城,負責執行削減宮廷開支的太監總管前來複命:“陛下,這削減之事,可不容易啊。各宮娘娘、皇子公主們都有怨言,說這會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用度。”
朱由檢不耐煩地說:“朕意已決,讓他們暫且忍耐。這是關乎大明江山社稷之事,豈能因他們的些許不便而擱置?”
太監總管唯唯諾諾:“陛下聖明,只是奴才們在執行過程中,也遭遇諸多阻攔。有些太監宮女靠著以往的慣例,拒不配合。”
朱由檢呵斥道:“若有違抗者,嚴懲不貸!此乃非常時期,必須上下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