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諫,為天下蒼生計,為朝廷長治久安謀。”
這位大臣收到信後,深感洪承疇的憂慮。
他在朝堂上力陳利弊,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清查貪官汙吏、削減不必要的開支、適當減輕百姓賦稅等。
然而,他的提議卻遭到了許多既得利益者的反對。
一位權貴大臣冷笑道:“你這是書生之見,若削減開支,減輕賦稅,朝廷的軍費從何而來?那些官員的俸祿又如何發放?難道要讓我們都喝西北風不成?”
雙方在朝堂上爭執不下,崇禎皇帝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明白改革的必要性,但又擔心觸動太多人的利益,引發朝廷內部的動盪。
在這期間,劉應遇成功混入了一支起義軍隊伍。他憑藉著自己的機智和果敢,逐漸取得了一些人的信任。
在一次起義軍的聚會中,他聽到了王嘉胤的下一步計劃。
一位起義軍小頭目喝得醉醺醺地說道:“王大哥已經派人去聯絡高迎祥、張獻忠他們了,等他們一來,我們就一起攻打洪承疇的老巢,為二哥報仇。”
劉應遇心中一驚,但表面上仍裝作若無其事,繼續與眾人喝酒聊天,暗中卻尋找機會將這個訊息傳遞出去。
終於,他趁著外出偵查的機會,將情報送回了洪承疇的營地。
洪承疇得知後,立刻調整戰略部署。他一面加強營地的防守,一面派人去聯絡附近的友軍,準備共同對抗即將到來的起義軍聯軍。
洪承疇對眾將領說道:“此次王嘉胤勾結多路起義軍,來勢洶洶。但我們為朝廷守土,為百姓安寧,不可畏懼。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破敵。”
將領們齊聲高呼:“願隨大人戰死沙場,保家衛國!”
而在起義軍這邊,王嘉胤成功聯絡到了高迎祥、張獻忠等起義軍首領。他們在一處險要之地會師,商議作戰計劃。
高迎祥大聲道:“洪承疇老兒殺了王二兄弟,此仇不報,我們還算什麼好漢!這次我們要讓他知道,我們起義軍不是好惹的。”
張獻忠則笑道:“高大哥莫急,我們雖人多勢眾,但也不可輕敵。洪承疇此人頗有謀略,他的軍隊戰鬥力也不弱。我們要好好謀劃一番,方能取勝。”
王嘉胤點頭道:“張兄弟說得對。我建議我們兵分三路,一路正面進攻洪承疇的營地,吸引他們的主力;一路從側面迂迴,截斷他們的退路;還有一路則在後方騷擾,破壞他們的補給線。”
眾人紛紛表示贊同:“王兄弟此計甚妙,就這麼辦!”
於是,一場大規模的戰鬥即將在這片飽經戰亂的土地上爆發。
洪承疇與王嘉胤等起義軍首領都深知,這場戰鬥將關乎他們各自的命運,也將對整個天下的局勢產生深遠的影響。
無論是為了朝廷的統治,還是為了百姓的未來,他們都只能全力以赴。
洪承疇在營地中仔細部署著防禦。
他對負責正面防禦的將領說道:“李將軍,你部務必堅守陣地,不可輕易後退。待敵軍攻勢稍緩,我自會派援軍支援。”
李將軍領命:“末將遵命,定與陣地共存亡!”
又對負責側面防禦的張勇道:“張將軍,你率部隱蔽於側翼山林之中,待敵軍迂迴部隊出現,出其不意,予以痛擊。切不可過早暴露行蹤。”張勇抱拳:“末將明白。”
安排好防禦後,洪承疇又與謀士們商議應對敵軍破壞補給線的策略。
錢豐道:“大人,可派一支輕騎部隊,在我軍補給線周邊巡邏,一旦發現敵軍蹤跡,立即出擊。同時,將補給物資分散隱藏,以防敵軍大規模破壞。”
洪承疇採納了他的建議,即刻調遣輕騎部隊出發。
而在起義軍營地,高迎祥、張獻忠和王嘉胤也在做著最後的戰前動員。
高迎祥喊道:“兄弟們,我們為了自由,為了不再受朝廷的壓迫,今日一戰,務必奮勇殺敵!”
士兵們群情激昂,高呼著口號。
張獻忠則看著王嘉胤:“王兄弟,若此戰勝了,這天下大勢或許會為之一變。我們便可乘勝追擊,推翻這腐朽的朝廷。”
王嘉胤目光堅定:“張兄,先莫要想那麼遠,眼前這一戰,我們要全力以赴。”
戰鬥終於打響。
起義軍如潮水般湧向洪承疇的營地。
正面進攻的起義軍喊殺聲震天,與洪承疇的守軍展開了激烈的拼殺。
李將軍身先士卒,率領士兵們頑強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