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選擇困難症(1 / 2)

小說:大唐鎮國公 作者:空櫻

長安城,皇宮之內,金殿巍峨,殿中燭火搖曳,光影在牆壁上交錯。

李世民端坐在龍椅之上,手中正展閱著一封來自新羅國的國書。國書之上,新羅國女王言辭懇切,詳述新羅國近來飽受倭國襲擾之苦。

倭國浪人武士肆意橫行,燒殺搶掠,致使新羅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女王在國書中殷切期望大唐能派遣一名驍勇善戰的將領,前往新羅,助其抗擊倭國浪人武士,解新羅於倒懸。

李世民閱罷,神色凝重,陷入沉思。

此刻的大唐,雖國力強盛,但四方邊境皆需鎮守,局勢錯綜複雜。

各處關隘、重鎮,皆需得力將領戍邊,方能保大唐安穩。

且當下有本事的將領,皆已委以重任,駐守在關鍵之地,實難抽調。

至於大唐年輕一輩,雖不乏熱血之士,然而,他們大多尚未經受過真正的沙場磨礪,尚未展露出足以令人信服的卓越本事。

李世民心中雖存讓年輕人前往新羅歷練之意,期望他們能在實戰中積累經驗,日後為大唐建功立業。

但他亦有所顧慮,深恐這些年輕人因經驗不足,在新羅戰場之上,不敵倭國浪人武士,一旦戰敗,不僅新羅局勢堪憂,更重要的是,大唐的威嚴與臉面,亦將在諸國面前丟盡,屆時,大唐在周邊各國中的威望恐將受損。

李世民微微皺眉,目光在殿中緩緩掃過,似在思索著兩全之策,既不損大唐顏面,又能為年輕將領提供歷練之機,同時還能解新羅之困,維護大唐在周邊地區的影響力。

不僅如此,北境都護府的大都護之位更替一事,亦如巨石般沉甸甸地壓在李世民心頭。

這北境都護府,地處大唐北疆要衝,乃是抵禦外敵入侵的關鍵防線,其大都護一職,肩負著保境安民、扞衛大唐尊嚴的重任,實在容不得絲毫馬虎。

尉遲恭任期將滿,誰來接替他挑起這副重擔,著實讓李世民煞費苦心。

此人不僅需具備卓越的軍事才能,能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還得有足夠的威望與智慧,方能統領北境都護府一眾將士,令行禁止。

同時,面對複雜的邊境局勢,更要能妥善應對,既要威懾住心懷不軌的外敵,又要安撫好境內各方勢力,確保邊疆穩定。

李世民深知,這一抉擇關乎大唐北疆的安危,關乎萬千百姓的福祉。

他在御書房內,時而踱步沉思,時而凝視著掛於牆上的北疆地圖,心中反覆權衡著諸多將領的優劣。

李靖穩重多謀,然年事漸高;李積雖經驗豐富,卻又另有重任在身……一時間,合適人選難覓,這重重考量,猶如一團迷霧,縈繞在李世民心頭,令他久久難以決斷。

在李世民的考量之中,除李積之外,李道宗亦是接替尉遲恭出任北境都護府大都護的人選之一。

李道宗此人,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軍事天賦,多年來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於行軍佈陣、統御將士方面皆有獨到之處。

他為人沉穩堅毅,行事果敢,若能坐鎮北境,以其才能,定能保北疆安寧。

然而,李世民心中卻有顧慮。李道宗身為宗室大將,若讓其在外領兵,手握重兵,恐會引發朝臣議論。

畢竟,朝堂之上,人心複雜,一些朝臣難免會擔憂宗室權力過重,威脅皇權,生出諸多猜忌與揣測。

這種無端的猜忌,極有可能影響朝堂的穩定,進而波及到整個大唐的局勢。

李世民深知,身為帝王,每一個決策都需權衡利弊,顧全大局。

他雖信任李道宗的忠誠與能力,但又不得不顧及朝臣們的看法。

在這御書房內,他獨自徘徊,心中的糾結如亂麻般難以解開。

一面是北境安危急需良將,一面是朝堂輿論可能引發的動盪,這兩難的抉擇,著實讓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提及北境都護府大都護的合適人選,李孝恭亦是不容忽視的一位。

想當年,李孝恭馳騁沙場,謀略過人,為大唐的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

其指揮大軍,平定江南,勢如破竹,盡顯大將風範,在軍事上的才能,毋庸置疑。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呈現在眾人眼前的李孝恭,與往昔那個英姿颯爽的將領判若兩人。

他仿若沉浸在閒散王爺的安逸生活中,怡然自得。

只見他身形臃腫,那一身肥膘不知增添了多少,走起路來,身上的贅肉都跟著微微顫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