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數學(1 / 2)

小說:大唐鎮國公 作者:空櫻

在涇陽縣的陸家莊中,李泰正恭謹地向陸通請教著學問上的諸多問題。

“老師,這槓桿平衡原是有跡可循的,以往只知曉秤可以衡量重量,卻不知其中原理,不曾想原來竟是如此這般。”李泰恍然頓悟,皆與力學有所關聯。

《墨經》中也曾提及槓桿原理,然而卻未曾留下定量的數字關係。其具體之內容為:當槓桿處於平衡之態時,作用於槓桿之上的所有外力對轉軸的力矩之和為零,即動力x動力臂 = 阻力x阻力臂。

陸通瞥了一眼李泰的稿紙,只看得一陣頭大。那稿紙上全然皆是用漢字書寫的數字換算,密密麻麻,仿若蟻群一般。

“魏王殿下,我這裡有一個極為方便運算和書寫的法子,您要不要學?”陸通心中想著到底還是用阿拉伯數字更為便捷,於是這般對李泰說道。

九九乘算於《九章算術》裡便已有之,這個倒無需陸通教導李泰。

不過這阿拉伯數字倒是還可以加以普及一番,往後計算書寫皆會極為方便,做賬的效率亦可大大提升,省時又省力。

“老師,我願意學!”李泰聞言之後,眼神倏地一亮,又有好東西能夠學了,滿心歡喜。

陸通手中握著一根柳條,在地上寫下了零至十的阿拉伯數字。李泰瞧不明白,擰著眉頭,苦苦思索,百思不得其解。

阿拉伯數字最早乃由古印度人所發明。於公元前 3 世紀之時,印度便出現了整套數字,從“1”至“9”,每個數皆有專屬之字,然而當時尚沒有“0”。直至笈多王朝時期,“0”方才出現,最初乃是實心小圓點“.”,其後演變為小圓圈“0”。

公元 771 年,印度旅行家毛卡將一部印度天文學著作《西德罕塔》敬獻給了阿拉伯國王曼蘇爾,書中的印度數字被阿拉伯人吸納采納。其後,阿拉伯人對其予以修改完善,並廣泛傳播開來。因著阿拉伯人的傳播,這些數字傳入歐洲,且逐漸被廣泛運用。歐洲人誤以為是阿拉伯人所發明,故而稱之為“阿拉伯數字”,此稱呼一直沿用至今。

“老師,這些如蚯蚓一般的東西是什麼符文嗎?”李泰撓了撓頭,滿臉疑惑,這便是陸通要教給他的東西?

“我將其稱為新數字。”陸通緩緩開口道。

隨後,陸通逐一向李泰解釋每個數字與漢字之間的對應關係。

而後在稿紙上寫下諸多個位、十位、百位乃至千位、萬位的數字,一眼望去,竟是簡單明瞭。

在瞭解得近乎差不多之後,李泰終是明白了這新數字的諸多好處。

“老師,我感覺這新數字尚可用來記賬,如此一來,賬本看起來便容易許多了。”李泰對著陸通說道。

“你欲獻給陛下?”陸通瞧出了李泰的心思,這新數字若給戶部去用,乃至推廣開來,皆是大功一件。

“老師放心,我斷不會要功勞的,我不過是想為父皇盡一點心力罷了。”李泰趕忙解釋,他現今尚無爭儲的念頭,他仍是更為喜歡研究學問。

而且,陸通這般的老師實乃可遇而不可求,李泰絕不希望陸通誤會於他,以免師生之間生出嫌隙。

“沒事,此事不必著急。等你學完乘除運算,以及其他課程再說。否則光有這新數字,亦無多大用處。”陸通見李泰想得過多了,寬慰了一句。

“陛下所需的乃是算籌大家,你近些時日把重心放置在算籌之上,我自會教你。而後你再去縣學授課,培養出一些精於計算的人才出來。待到那時一同交予陛下,如此方更為妥當。”陸通繼續說道。

“好的老師。”李泰滿口應承下來,對此並無異議。

接下來的一段時日裡,李泰便待在陸家莊中,緊緊跟隨著陸通學習數學。其中涵蓋乘法運算、除法運算、方程式,以及統計學等等諸多學問。

與此同時,陸通令書坊印製一些數學教科書出來,並讓涇陽縣學籌備開設數學課,將之前的算籌課程給併入這數學課當中去。

國子監的大儒們許久未曾見到李泰來上課,遂前往李世民處告狀。李世民早便收到了李泰的書信,便告知大儒們無需理會魏王,過些時日,魏王自會歸來。

李泰之天賦甚佳,對於乘除法運算,他很快便已然學會。就連方程式亦學得不差,且能夠舉一反三。

待李泰學習得近乎差不多後,陸通便命李泰前往涇陽縣學擔任講師,向眾多學子們傳授數學之學。

在教授數學的程序之中,李泰亦在精心挑選一些頗具天賦的學子出來,並單獨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