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渾之地,李靖等人已然成功將吐谷渾的局勢穩定下來。
慕容順竟刺殺天柱王,而後歸順大唐,至此,吐谷渾徹底被大唐牢牢掌握於掌心之中。
李靖下令讓侯君集與李道宗留於吐谷渾以主持大局。
而他本人,乃是接獲了聖上李世民之詔令,已然整備行裝,準備班師回朝。
那旌旗獵獵,風聲呼嘯,彷彿都在訴說著此番征戰的赫赫功績與即將歸朝的莊重使命。
陸通身披堅甲,英姿颯爽,率領著威武雄壯的涇陽軍,牢牢押解著那神色頹然的慕容伏允,於前軍闊步行進。
其佇列整齊,步伐堅定,一路塵煙滾滾,朝著那繁華昌盛的長安方向滾滾而去。
旌旗在風中烈烈作響,似在宣告著此次勝利的輝煌。
春闈終了,那巍峨莊嚴的長安城宮牆之外,只見一眾禮部官員神色莊重,緩步行出。
他們手中捧著那關乎眾多士子命運的榜單,於眾人翹首以盼之中,準備放榜。
此時,春風輕拂,宮牆之上的旌旗微微飄動,彷彿也在期待著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無數莘莘學子紛至沓來,圍聚在那巍峨莊嚴的宮門前。
個個皆是神情緊張,伸頭探腦,踮起腳尖,極力張望,一心檢視自己是否能在那承載著榮耀與希望的榜單之上名留其位。
他們目光急切,額上汗珠隱現,心潮澎湃,周圍氣氛凝重而又充滿期待,彷彿連空氣中都瀰漫著緊張與焦慮的氣息。
“哈!我中了!”一名學子驟然驚撥出聲,那聲音衝破周遭的凝重氛圍,仿若一道亮光劃破暗夜。
只見他喜不自禁,面龐因極度的興奮而漲得通紅,整個人如孩童般蹦蹦跳跳地,難以抑制心中的狂喜,衣袂在風中翻飛,全然不顧周遭眾人投來的或羨慕或嫉妒的目光。
那些落榜的學子滿心不甘,眸中透著倔強與執拗,一次又一次地重複檢視那榜單,似是妄圖尋得一絲錯漏,期望能在其中覓得自己的姓名。
然而,在幾番確認自己確已落榜之後,神情瞬間萎靡不振,仿若霜打的秋葉,了無生氣。
多年的苦讀生涯,無數個日夜的懸樑刺股,卻終究是名落孫山。
此番失意,意味著又要耗費數年的光陰,於那寒窗之下,孤燈相伴,苦讀不輟,箇中辛酸,難以言表。
盧建與王浩二人倒是未有隨眾去擁擠爭搶,而是氣定神閒,吩咐自家家僕前去檢視榜單。
二人安坐於那華貴無比的馬車之中,車內佈置典雅精緻。
他們悠然自得地品著香茗,相對而談。言語之間,盡顯儒雅之態,舉手投足,皆有翩翩風度。
那神態自若之姿,仿若世事皆在掌握之中,好一派世家公子的非凡氣度。
孔崚獨獨待在家中,並未前往觀榜之處。他心中篤定自己必能考中,然至於名次究竟如何,卻是難以知曉。
於他而言,名次誠然重要,卻並非一成不變之定數,關鍵還得看臨場之發揮。
此刻,他靜坐於室,面色沉靜,思緒似在飄飛,回顧往昔苦讀之歲月,心湖間雖有微瀾,卻依舊沉穩如山。
孔崚正襟危坐於孔穎達的對面,一老一少置身於清幽的涼亭之中,於這寧靜之所展開對弈。
微風輕拂,亭畔的枝葉沙沙作響,似在為這場無聲的較量低語助威。
老者目光深邃,透著歲月沉澱的睿智;少者神情專注,眼中閃爍著靈動與堅毅。
亭中棋局縱橫交錯,恰似人生的風雲變幻,勝負未分,局勢迷離。
“崚兒,你就當真不關心此次科舉之名次?”孔穎達輕抬皓腕,緩然落子,開口向著孔崚問詢道。
其聲沉緩,猶如古寺之鐘鳴,在這清幽的涼亭之中悠悠迴盪。
“自殿試落筆,結果已定,何必自擾。”孔崚面色溫潤如玉,神色間滿是淡然。
其聲清朗,宛如山間清泉流淌,又似幽谷清風拂過,不帶半分急切與憂慮,盡顯從容之態。
孔穎達聞得孔崚此語,微微頷首,目光中滿是讚許之意,對孔崚的這般心態甚是滿意。
心中暗忖,如此方為做學問之態度。
勝而不驕,敗亦不餒,這心境之平和沉穩實乃至關重要,唯具此般心境,方能在學問之道上漸行漸遠,有所建樹。
孔家傳承悠悠久遠,然多為祖輩之蒙蔭庇佑。
然後輩亦當奮然砥礪前行,不懈地求索問新,方為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