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處罰,迎親(1 / 2)

小說:大唐鎮國公 作者:空櫻

陸通抗旨訊息如疾風驟雨,迅速傳至長安。

五姓七望聞之,無不暗自慶幸,知陸通挑戰皇權,尤其對英明神武的李世民而言,乃大不敬。

他們深知李世民重視法紀,斷不容此等目無王法之人。

\"陸通抗旨,自尋死路。\" 長孫無忌捋須,嘴角露冷笑,\"陛下重視法紀,豈容此輩?\"

房玄齡嘆息:\"陸通此舉觸犯天顏,動搖朝綱。陛下若不嚴懲,何以服眾?\"

五姓七望代表聚議,商議如何藉機打擊陸通。

他們深知陸通雖有聲望,然孤立無援,難抗朝廷壓力。便迅速行動,聯合上書,請求李世民嚴懲陸通,以正視聽。

\"陛下,陸通抗旨斬殺倭國使者,大逆不道,請嚴懲。\" 奏摺懇切,直指陸通罪行。

李世民接奏摺,眉頭緊鎖,五味雜陳。深知陸通為人,不解為何抗旨斬殺倭國使者。

作為國君,他不能因私廢公。沉思良久,決定召見陸通,親自聽取陳述。

\"陸通,你可知罪?\" 李世民聲音沉穩,威嚴。

陸通跪地,語氣堅定:\"微臣知罪。然微臣所為,維護一方安寧,保護百姓。倭國使者居心叵測,若不嚴懲,動搖民心,危及社稷。微臣願承擔一切後果,只求陛下明察。\"

李世民暗贊陸通忠誠勇氣,面上不露聲色。知此事重大,必須慎重。

沉吟後,決定降陸通爵位,由伯爵降為縣男。

陸通聞言,感激萬分,叩首謝恩:\"謝陛下寬恕,微臣定不負陛下厚望,誓死效忠大唐。\"

李世民的決定令朝臣們目瞪口呆,僅降陸通爵位?五姓七望更是不解,陸通如此,李世民還護著他?

處罰中未提陸通總管涇陽縣政務一事,五姓七望本欲陸通離開涇陽,以便插手。如今李世民僅降陸通爵位,未觸及涇陽事務,五姓七望深感不滿。

五姓七望未達目的,豈肯罷休,繼續上書彈劾,務求陸通受重懲。

李靖作為陸通準岳父,毅然站出支援陸通。

秦叔寶等與陸通關係密切的武將亦紛紛支援陸通,認為陸通所為正當,小國使者犯事被殺,並無不當。

朝堂之上,支援陸通之聲漸起,與五姓七望彈劾之聲形成對峙。

李世民面對此局面,心中自有考量。他深知陸通的為人,也明白五姓七望的意圖。

“陸通雖抗旨,但出於維護地方安寧,其心可憫。朕已經給陸通降爵之罰,此事就這樣吧。”

李世民的決定讓五姓七望感到意外,也讓支援陸通的武將們感到欣慰。

朝堂之上,雖然仍有爭議,但李世民的決定已定,眾人亦不敢再過多爭執。

五姓七望密謀傳揚陸通違旨之事,藩國使臣聞之,莫不震怖。使者潛通,憂懼事洩,恐遭唐室之懲戒。

使者夜會五姓七望,謀籌應對之策。七望藉機擴勢,令外邦國愈依其鼻息,以固己之權位。

世民聞外邦藩國心動,暗生惕厲。深知七望此舉,意在播恐慌,弱大唐控藩之柄。

陸通因倭使辱涇陽女而伏誅,自是外使不敢復至涇陽,恐蹈倭使之覆轍。

外使畏陸通之威,涇陽商貿因而受阻。然陸通未以為意,金銀珠玉,豈堪比庶民之心?

涇陽不患貧,亦無餓殍,所欠者,民族之榮光與自豪也。

是以陸通更重振民心,欲喚起眾志成城之氣。

雖一時之間,外邦商賈或因畏懼而暫避涇陽,然涇陽之地,物華天寶,商業價值非凡。

久而久之,彼等為求厚利,終將重拾舊路,再度踏足此地,以圖共謀發展,共享盛景。

畢竟,金銀之誘,非人所能輕易捨棄。

九月佳期,陸通與李英的大喜之日如期而至。

是日,陸通身披華麗的新郎禮袍,端坐於高頭大馬上,神采奕奕。

其後,一頂繡金花轎穩穩跟隨,兩側則有數十名天罡地煞衛士護行,威風凜凜。

浩蕩的迎親隊伍自涇陽啟程,一路鼓樂喧天,彩旗飄揚,直奔長安而去,沿途百姓皆駐足觀看,讚歎不已。

唐時迎親,禮儀繁複,每一步皆有深意,彰顯著對婚姻的莊重與祝福。

- **催妝**:當迎親隊伍抵達李府之時,陸通高聲吟誦催妝詩,聲聲入耳,催促著李英速速梳妝打扮,以最美好的姿態步入新的人生旅程。

- **擠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