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何人,若有建言獻策,皆可投書於此,以達東宮。
此舉一出,猶如清風拂過,令朝野上下皆感振奮,百姓亦感皇恩浩蕩,紛紛稱頌太子仁德。
東宮內外,一時之間,書信如雪片般飛來,皆是民間疾苦之聲、治國良策之議。
李世民聞此,龍顏大悅,贊曰:“承乾此舉,實乃廣開言路之良策,與朕之意不謀而合。”
然帝王之心,深邃莫測,雖有意效仿,終覺身為天子,不宜輕率行事。
於是,李世民暗中思量,若欲採納民意,當另尋他法,以示君臣有別,上下有序。
故而,雖心存讚賞,卻未仿效,轉而命群臣廣納賢言,以輔朝政。
五姓七望見李承乾將《大唐報》辦得如火如荼,心中嫉火中燒,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
然而,面對太子的聲勢浩大,他們雖怒不可遏,卻也無計可施。
只得暗中咬牙切齒,尋找機會。
然則,世家並未就此罷手,亦有心效仿,紛紛創辦了自己的報刊。
只是這些報刊多由士林之輩執筆,文辭雖雅,卻難以與《大唐報》那般廣受民眾歡迎。
即便如此,它們仍被不少讀書人視為珍饈,推崇備至,視作精神上的高標。
世家不僅於此,更在其報刊上刊載諸位名師大儒對四書五經的獨到見解,字字珠璣,引得無數士子爭相閱讀,奉若圭臬。
此等舉措,實則暗藏玄機,不僅為士子們提供了科考之助,更成為了世家在官場博弈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巧妙地鞏固了其地位與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