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天不佑大明(1 / 2)

崇禎十五年年末,這年的冬天格外冷。對於病入膏肓大明,更是一個難過的冬天。

十五年二月,崇禎調集的精銳之師,在松錦之戰全部被滅。

或許是明朝糧草不足,或許是兵部尚書陳新甲,不顧實情瞎指揮;或許是崇禎不斷的催戰……

諸多因素,使得洪承疇改變且戰且守的策略,要在松山和韃子進行決戰。

就是明兵的冒進,使得後勤錙重被毀。明兵軍心大亂,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在此危機時刻,久經征戰的洪承疇,召集諸將商議對策。洪承疇力排眾議言明:只有全力一戰,或許還有一條生路。

兵部尚書陳新甲的親信,不懂戰事的監軍,太監張若麒則反對決戰。認為只有撤退,才是唯一的出路。

洪承疇無奈,只得再次改變策略,將決戰改為次日突圍戰。

就是洪承疇的退讓,使得一眾將官失去鬥志。八大總兵信任洪承疇,不等於信任張若麒。

是夜大同總兵王樸,回到自己的營寨,就帶著兵馬連夜逃跑。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也望風而逃。使得明兵大亂,相互踐踏不再少數。

更為巧合的是敵酋皇太極,也料定明兵會今夜出逃……

至此督師洪承疇被俘;主將曹變蛟、邱民仰力戰而死;祖大壽被逼無奈投降,獻了錦州城……

大明精銳盡失,關、寧、錦防線不復存在,對明朝是致命打擊。

這一戰,是皇太極最輝煌的一戰。同時也把洪承疇、明兵,永遠的釘在恥辱柱上……

可謂禍不單行。

李自成趁著官軍精銳盡失,又在河南行省復起,連克河南十餘縣。

屢戰屢敗的李自成,不僅越戰越勇,這一次猶如王者歸來。

常年和官軍交戰的經驗,加上官軍精銳盡失,又有宋獻策、李巖從中協助。流民軍和官軍正面對戰,絲毫不落下風。

李自成採用宋獻策的建議,喊出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百姓從者如流,李自成又聚集十萬流民軍,對外更是號稱四十萬。

最終流民軍以絕對優勢,第三次兵圍河南開封府。在李巖的建議下,流民軍採用圍點打援的戰術……

官軍以丁啟睿為督師,左良玉、楊文嶽、楊德政為大將,兵分四路救援開封。

丁啟睿雖是督師,也是一介書生。靠著家族勢力,在南直隸混資歷。

後來跟隨孫傳庭,混了些軍功。在孫傳庭被罷免後,升任陝西巡撫。

又投靠楊嗣昌,升任兵部右侍郎。在楊嗣昌死後,又升任兵部尚書,總督長江南北諸軍。剿匪連戰連敗的丁啟睿,官場可謂一路順暢。

這次李自成復起,丁啟睿自是沒放在心上,認為流民軍只是烏合之眾。面對流民軍布好的口袋,還要主動出擊。

左良玉也算是個名將,多次打敗張獻忠,也看出農民軍的意圖。建議丁啟睿應該步步為營,再選擇時機破敵。

丁啟睿哪會聽一個武將的建議,直接往農民軍槍口上撞。

官軍一路向前,在朱仙鎮一帶,中了流民軍的埋伏……

李自成不僅大敗官軍,更是招收不少降兵。官軍的糧草輜重、火炮器械,也被李自成收入囊中。

此時的李自成,也是雄心萬丈。帶著大勝之威攻破開封,又在在開封稱帝,建立大順政權……

朱仙鎮一戰。官軍十八萬主力,敗給十萬流民軍,無疑是明朝的恥辱。

此戰,證明李自成不是無能之輩,又證明明朝的腐敗無能……

收到訊息的崇禎,不僅沒有反思自己,又是罷免一批革職一批。對於損失兵丁的軍官,那是殺的毫不手軟。

相反率先逃走的左良玉,手下兵丁沒有損傷多少。崇禎很是忌憚,不僅沒有處罰,反而給升了官。

崇禎此舉,也讓一眾明將懂得一個道理,那就是擁兵自重。兵敗不一定被殺,手裡沒兵一定會死。

至此。哪怕是一個參將,手裡只要有幾千兵馬,他都不會遵從朝廷的旨意……

左良玉帶著潰兵,順著長江而下之際,恰好遇到張獻忠的流民軍。

面對堵住去路張獻忠,左良玉名將屬性上線,直接在湖北行省大敗張獻忠。左良玉為穩定軍心,直接縱兵搶掠。直接從湖北行省,一直搶到南直隸方才罷休……

兵敗的張獻忠,轉而投了李自成。

說來也是張獻忠時運不濟,在兩湖一帶起兵反叛。

兩湖地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