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那些英名(2 / 3)

晨,張好古早早起身。他決定今天親自前往注音工作室那一邊視察一番,看看那裡的工作進展如何,順便見見那些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大明能人。畢竟,作為漢字注音的發起人,他深知每個環節都至關重要,只有事必躬親,才能保證整個部門的高效運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到了工作室之後,方以智面帶微笑地將張好古引至眾人面前,並向大家詳細地介紹道:“這位便是我們工部的五品要員張好古大人!他不僅身居要職,主管著咱們至關重要的研究院和郵政司,而且還是那漢字注音的發起人呢!”

隨著方以智話音落下,在場的諸位人士紛紛起身,依次走上前來。他們一個個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依次向著張好古拱手行禮,表示誠摯的歡迎。與此同時,方以智也沒有閒著,他一邊向張好古回禮示意,一邊輕聲地為其介紹著每一個人的身份來歷。

只見人群之中,陳子龍器宇軒昂,目光炯炯有神;顧炎武身形挺拔,氣質儒雅非凡;黃宗羲則神態自若,舉手投足間盡顯睿智;黃道周更是風度翩翩,令人心生敬仰之情。再看那傅山,精神矍鑠,雙目閃爍著光芒;金聖嘆才情橫溢,談笑風生之間妙語連珠;馮夢龍則是一臉和藹可親,讓人倍感親切;最後還有那位張岱,他溫文爾雅,宛如從古代畫卷中走出來的人物一般。

張好古目不暇接地看著眼前的這些歷史名人,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情緒。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這些人物無一不是當時最為璀璨耀眼的明星啊!然而此時此刻,他們卻如此真實鮮活地站在了自己的面前,彷彿跨越時空而來。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場古與今的深度對話,令張好古深感責任重大。他暗自下定決心,定要不負眾望,竭盡全力為這些傑出之士創造一個美好的結局,不辜負這難得的相遇相知。

陳子龍,崇禎帝崩後,堅持抗清,後在吳橋被清軍俘虜,押送南京途中,為不受辱,在松江境內投水自盡,清兵撈出時,已是氣絕身亡,清軍扔對屍身凌遲斬首,並棄屍投水。

顧炎武,明亡後,矢志抗清,曾幾度入獄,晚年顛沛流離,曾被舉薦清廷為仕,顧炎武以死拒絕,後定居陝西華陰,七十歲時在友人家中,上馬時,失足墜馬,五日後亡故。

黃宗羲,抗清失敗後,拒絕做清朝官員。

黃道周,此時任職詹事府,為人剛直不阿,鐵骨錚錚,屢屢直言上諫,經常讓皇帝下不來臺,所以為崇禎帝不喜,不得升官,反而常常遭貶。明亡後,堅持抗清,順治二年,。清廷派使洪承疇勸降,黃道周寫下這樣一副對聯:“史筆流芳,雖未成功終可法;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將史可法與洪承疇對比。洪承疇又羞又愧,上疏請求免道周死刑,清廷不準。

順治三年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4月20日),黃道周就義。臨刑前,他洗好手換好衣服,取得紙墨,畫了一幅長松怪石贈人,並給家人留下遺言:我之前因為遵循仁義之道而不死,所以能夠平安地渡過困境;而如今賢才都從天上隕落,所以只有我臨危受命,死守善道。就義的時候,他的老僕人悲傷地為他落淚,黃道周安慰他說:我是為天下大義而死的,已經算得上是盡享天年,你為什麼要替我哀傷呢”於是從容就刑。到了東華門刑場上,黃道周向南方再拜,他撕裂衣服,咬破手指,留了一封血書送給家人:“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大意為綱常節義是恆久不變的美德,天地也理解我的心願,希望家人無憂。臨刑前,他大呼:天下哪能有怕死的黃道周呢?最後頭已經斷了,而身子直直地豎立不倒。死後,人們從他的衣服裡發現“大明孤臣黃道周”七個大字。

傅山,別名傅青主,書法大家,以醫稱絕,明亡後,奔走聯絡抗清志士對抗清朝,曾被捕入獄,其弟傅止,其子傅眉也一同入獄,因三人事先編好假供,後被放,七十三歲時,被強行入京,強授內閣中書,其間不發一言。為不剃髮,出家為道,皆稱之為朱衣道人。去世時七十八歲。

金聖嘆,白話文學運動先驅者,明亡後為清順民。清朝有意威懾江南士族,逮捕金聖嘆等七名士人,在江寧會審,嚴刑拷問,後以叛逆罪判處斬首,於七月十三日行刑,是為哭廟案。

臨死前金聖嘆看見家人,神色自若的說:“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他的家人一聽,忍不住嚎啕大哭,圍觀的人也都為之鼻酸,而潸然淚下。金聖嘆財產充公,家屬發配滿洲。金聖嘆僅向巡撫示威,並無意造反,卻遭貪官陷害,在獄中悔恨交加,念念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