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宴席之上的徐光啟滿面春風,笑意盈盈,心情可謂是無比舒暢。興許是因為太過高興,他不自覺地又多飲下了一杯香醇的美酒。對於眼前這個年紀尚輕的弟子,他內心深處實在是充滿了喜愛和滿意之情。要知道,徐光啟這一生可謂是教育有方,培養出了無數優秀的學生,可謂是桃李滿天下。然而,真正能夠被他收作入室弟子的卻是寥寥無幾,僅僅只有兩人而已。其中之一,便是那位才華橫溢的孫元化;而另一位,則正是此時此刻正安坐於面前的這位備受寵愛的小弟子——張好古。
其實說來慚愧,對於這個小弟子,徐光啟並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與精力去親自教導他。然而,令人驚奇的是,這孩子每次都能憑藉自身的努力和天賦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特別是在實物製造這一領域,小弟子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卓越的技藝。不僅如此,就連學術方面,小弟子也是造詣頗深,常常能夠提出一些新穎獨特的見解。
有的時候啊,徐光啟甚至會產生一種錯覺,覺得某些高深的學問,自己竟然還需要向這位年輕的小弟子虛心求教才行呢!這種感覺既讓他感到欣慰,同時又不免有幾分感慨: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啊!
用過餐之後,張好古不僅將那輛馬車留了下來,而且還順帶把拉車的馬匹一同留給了徐光啟。對於這份厚禮,徐光啟倒也並未惺惺作態地推辭,畢竟這是弟子誠心贈予老師之物,他人自是無法置喙半句。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大地上,徐光啟悠然自得地坐上這輛嶄新的馬車前往內閣。如此新奇的事物一經亮相,必然引起眾人的關注與好奇。有的人上前詢問一番,還有人躍躍欲試想要嘗試乘坐感受一下。那些體驗過後感覺良好之人,便紛紛向徐光啟打聽此馬車的來歷和價格等相關事宜。徐光啟則面帶微笑,坦然回應道:“這是我的弟子孝敬於我的禮物呀。”當被問及具體價格時,他輕輕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並不知曉,只是建議若真想了解詳情,可以到研究院去找張好古詢問。
於是乎,一些人興沖沖地跑到研究院找到張好古,急切地探聽起這輛馬車的售價來。只見張好古不緊不慢地伸出一根手指,然後緩緩說道:“一千兩銀子一架哦,並且必須得是足額的白銀才行呢。”聽到這個數字,有些人不禁咋舌,直呼太貴實在買不起。然而,世上總不乏財大氣粗、追求時尚潮流之士。他們心想:別人家都沒有的東西,我卻能擁有,這該是何等的風光無限吶!所以即便價格不菲,但只要能夠彰顯身份地位,滿足那份虛榮心,花這筆錢也是值得的。就這樣,一部分不差錢的人毫不猶豫地下單購買了這種新型馬車。
市場之上出現了一種新奇的小四輪馬車,那馬車造型別致、工藝精湛,引得不少人駐足觀看。起初,只有少部分人買下了這種馬車,而未購買之人見到已購者那趾高氣昂、洋洋自得的模樣,心中不禁憤憤不平:“不就是一輛馬車嘛,憑啥他們就能如此得意?”這般想著,越來越多的人心生羨慕嫉妒之情,紛紛決定也要購入一輛。
就這樣,一股搶購小四輪馬車的熱潮迅速席捲開來。短短几日之間,便有眾多人湧向店鋪,爭先恐後地要求購買。然而,由於這些馬車皆是由工匠們純手工精心打造而成,生產速度實在有限,遠遠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眼見著顧客源源不斷,可庫存卻日漸減少,商家們也是急得焦頭爛額。
面對供不應求的局面,一些心急的買家想出了一個法子——預定。他們慷慨地將銀子提前交付給店家,表示願意等待馬車製造完成之後再行取貨。隨著時間的推移,預訂馬車的人數與日俱增,訂單如雪片般飛來。
這股搶購之風不僅在京城內愈演愈烈,甚至還蔓延到了外地。各地的王爺、封疆大吏以及地方富豪們聽聞此事後,亦是對這小四輪馬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於他們而言,區區千兩銀子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只要能擁有這象徵身份地位的馬車,花費再多的錢財也在所不惜。於是乎,這些達官貴人也紛紛加入了購買的行列之中。
在如此火爆的銷售形勢之下,機械廠自然是喜出望外,但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儘管他們不斷地擴大生產規模,招募更多的工人,加班加點地趕製馬車,但仍然難以跟上市場的購買速度。無奈之下,機械廠只得另行尋覓新的生產場地,以增加產量,那便是後話了。總而言之,這款小小的四輪馬車著實讓研究院賺得盆滿缽滿,成為了當紅一時的熱門商品。
時光匆匆流逝,轉瞬間,張好古精心搭建的暖棚內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那些原本深埋於土壤中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