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皇帝,大明的第十三位皇帝。
事實上,大明到了這個時候已經如同一臺生鏽的機器,艱難的運轉著,萬曆皇帝十歲即位,
萬曆皇帝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
他為大明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
看到這裡,朱元璋再一次鬆了一口,他以為大明又要藉此續上一波國運。
沒想到往下看時,眉頭不自覺的又皺了起來。
這個萬曆皇帝和他的爺爺嘉靖帝一樣的,在大明剛有起色的時候,便又開始玩起不上早朝的把戲。
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和嘉靖帝如出一轍。
而且,和嘉靖一樣,萬曆皇帝的制衡之術同樣登峰造極,甚至更上一層樓。
不上朝之後,萬曆一朝並沒有宦官之亂,也沒有外戚干政,也沒有嚴嵩這樣的奸臣,朝內黨爭也有所控制,一切都還在萬曆皇帝的掌控之中。
整個朝局並沒有顯現出明顯的頹態,且在萬曆年間先後進行的三次大規模戰役,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看到這裡,朱元璋並沒有感到開心,反而感到十分的痛心。
你說你是昏君也就罷了。
可明明是非常有才能得皇帝,前面十年只要稍微用點心,就已經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明明只要堅持下去,就可以開創一個盛世。
而且,無論嘉靖皇帝還是萬曆皇帝,都是在位時間超過四十年的皇帝,是大明在位時間最長的兩位皇帝,而且都有帶領大明走向盛世的才能。
但是,偏偏兩個人選擇怠政懶政,而且是直接躺平擺爛,一個問道修仙,一個沉溺酒色,幾十年不上早朝,不問政事。
痛哉,惜哉!
朱元璋只覺得心口一陣疼痛。
他算是發現了,他的朱家後人並沒有蠢人,甚至個頂個的精明。
但就是這個精明沒有用對地方,又或者說過於精明瞭,以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沒有把心思放在朝政上,而是放在了亂七八糟的事情上,什麼沉溺酒色,什麼學習外國語言啊,還有什麼求仙問道啊。
接下來的這位就更誇張了。
朱元璋整個人直接看傻了。
萬曆皇帝之後的第十四位皇帝泰昌皇帝朱常洛同樣很有才能,在位期間,任用賢臣,革除弊政,積極改革,罷除礦稅、榷稅,撥亂反正,重振朝廷綱紀,但他“惑於女寵”、“導以荒淫”。即位一個多月,就在服用鴻臚寺丞李可灼所進之“紅丸”後駕崩。
泰昌皇帝在位僅一個多月,所以幾乎可以直接忽略掉。
讓朱元璋看傻的是大明的第十五位皇帝,天啟皇帝朱由校。
這位皇帝不沉溺於酒色了,也不求仙問道了,他竟然愛上了木匠的活兒,而且非常的有才華。
天啟年間,匠人所造的床,極其笨重,十幾個人才能移動,用料多,樣式也極普通。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張床來,床板可以摺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鏤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
凡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樂此不疲,甚至廢寢忘食。
“凡自操斧鋸鑿削,即巧工不能及也。”
如果他不是皇帝,他一定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木匠,甚至是建築師。
“可是你是乎皇帝呀!”
朱元璋痛心疾首,氣得大腿都拍紅了。
木匠皇帝朱由校在位的六年間,閹黨專政,國內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山東鄆城一帶爆發了徐鴻儒起義,各地的兵變也不斷髮生,大明似乎要開始進入風雨飄搖的年代了。
好在……
大明終於迎來了一位勤勉的皇帝。
大明的第十六位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
崇禎皇帝即位之初,即刻以雷霆手段剷除了以權宦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勤於政事,厲行節儉,力圖實現大明王朝的“中興”。
大明只有兩位皇帝能夠自始至終堅持早朝,一位是開國皇帝朱元璋,一位便是崇禎皇帝朱由檢。
朱元璋以為,朱由檢會給大明帶來新的生機。
但是他越往下看,就越覺得心慌。
崇禎四年,明軍在遼西的最前沿——大淩河城陷落,孫承宗引咎去職。
接下來吳橋兵變。
兵變到崇禎六年才平息,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