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多月前,松江特區已經派人出海尋找棉花。
因為從去年到現在,經過將近一年的瘋狂生產,松江特區周邊能夠採購到的棉花幾乎已經消耗殆盡,如果再找不到棉花,松江特區剛剛發展起來的紡織業將進入停擺。
可不要小看這個停擺,一旦停擺,工廠停工,謠言四起,信心動搖,陷入惡性迴圈之中,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紡織業也許一夜之間就會垮塌。
所以,劉基的壓力也是非常的大。
好在採用參股的方式合作之後,人力物力比之前都雄厚太多,參與進來的鄉紳富商嚐到了紡織的甜頭,而且整個紡織集團已經關乎到他們的切身利益,他們比劉基還要急,不過他們並沒有像劉基那樣大的壓力,因為不少鄉紳富商都是有海外經商貿易經驗的,他們信誓旦旦可以從海外購回棉花。
“放心吧,劉總督,一個月,我保證一個月給你把棉花運回來!”
按照原先的計劃,就在這一兩天,出海採購棉花的寶船就要回到了。
所以這兩天,劉基每天都帶著人在碼頭等待。
壓力大呀。
國內雖然還能採購到棉花,但棉花的價格已經直線飆升,如果再搞不回棉花,那可就麻煩了。
劉基現在已經將紡織業當成了他的事業,他是看著這個行業一點一點發展起來的,而且他把他未曾實現的抱負,還有最後的熱情全都放到了這裡面去。
他曾在元朝做過官,但元朝的腐敗讓他一怒之下辭官迴歸故里。
後來,他又助朱元璋平定了天下,封了伯爵,他主張法制,推行漢代以降形成的“德主刑輔”理念,併為大明擬定了《大明律》,但是伴君如伴虎,再加上朝堂的紛爭讓他備感心累,本來他已經想著告老還鄉,但沒想到來到松江特區後,卻激起了他久違的熱情與已經遠去的抱負。
放開。
來這裡之前,朱元璋反覆叮囑這兩個字。
來到這裡後,他終於可以完全放開手腳,施行自己的治理理念。
松江特區是朱辰提出的,但在劉基看來,這更像是他的孩子,看著它一點點變化,一點點發展,當然不願意它夭折了。
此時的他,表面上雖然看著波瀾不驚,但心中其實已經暗流湧動。
一向淡定的他,此刻卻顯得有些毛躁起來。
這時,有人喊道:
“來了來了!”
所有人猛地都來了精神,就是劉基也一下子站了起來,雖然前面已經有幾次搞錯了,但這並不妨礙他每一次都充滿熱情的希望。
踮起腳尖,朝著那人手指的方向望去。
只見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出現了幾個黑點,漸漸的,黑點變得清晰,是幾艘船,船一點一點的靠近,可以看見高高掛起的帆,慢慢的,桅杆也清晰了,船越來越近,終於看見船上飄揚著寫著一個大大“明”字的旗幟,還有貨倉了堆滿了一紮扎白色的貨物……
“真的!”
“這回是真的!”
“真的來啦!”
碼頭上,人們開始歡呼。
當寶船來到眼前,越來越清晰,看著寶船上載著滿滿一倉的棉花時,所有人懸著的心終於徹底放下,放開心的慶賀。
有了棉花,就意味著有了布,有了布就意味著有銀子,有銀子誰還會不開心呢?
人聲鼎沸間。
劉基卻是雙眼溼潤了。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這些天究竟承載了多大的壓力,就是做夢,夢裡也全都是棉花。
現在有了棉花。
終於不用擔心松江特區的紡織業停擺了。
“呼——”
劉基長長的鬆了一口氣。
這個時候,寶船靠岸,負責此次往海外採購棉花的幾位負責人走下船,被眾人簇擁著,眾星捧月般,享受著英雄般的禮遇。
幾人來到劉基的面前。
“劉總督,不負所托,棉花采購回來了,而且,那邊的渠道已經打通了,放心吧,以後都不會缺棉花了!”
話音落下,全場一片宛如雷動的歡呼之聲。
“還有!”
負責人提高了聲調:“咱們得布也可以銷向海外了!”
全場爆發出更加熱烈的歡呼聲。
“好!好!好!”
劉基早已熱淚盈眶,久違的熱血湧動,不住點頭,連說了三個好字。
接下來,就是幹活了。